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严安林:共圆中国梦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

2014年09月26日 10:46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也是团结和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精神旗帜。中国梦是两岸民众之梦,共圆中国梦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因为,中国梦的核心要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两岸中国人乃至全球华人的共同期盼与愿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一、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中国梦其实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备受西方列强的欺凌与压迫,从而无数仁人志士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从康有为、梁启超推动的维新变法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无一不是在追求改变中国近代以来的“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的现状,无一不是在追求改变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奴役的命运,无一不是在为民族的解放与人民的幸福做努力!即使是曾经历时数10年的国共内战,其斗争的核心也是在如何让中国富强的道路选择上产生的不同,而其目标却是殊途同归——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即振兴中华始终是、也一直是国共两党的远大理想。

  二、中国梦与台湾的前途息息相关

  由于近代中国的积贫积弱,120年前的甲午战争,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到了祖国的怀抱。台湾的割让与回归,历史已经证明,台湾的前途是始终与祖国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台湾未来的发展与前途也是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因此,中国梦事实上就是两岸人民之梦。1949年国民党到台湾后坚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最终借民众勤奋及当局政策得法等而在60年代实现经济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成为一个高度工商业的富裕社会。

  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在祖国大陆建政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工业、农业与国民经济体系,尤其是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以短短30年的时间,在2010年使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是非常杰出的成就,这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得法,这是全体中国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也包括了1978年后开始到大陆内地投资的台港澳人士的共同努力与付出。祖国大陆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离不开台港澳人士的参与和努力,而30年改革开放的进展及成果,也提供了港澳人士、特别是台商施展才华的机会,有无数的台商是伴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发展进步而获利,因祖国大陆的发展而做大、做强的是何其多!特别是随着6年来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越来越多的台商充分地享有由祖国大陆由“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的巨大机遇。台商不仅是“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最活跃者与贡献者,也是实现两岸“中国梦”的参与者。

  三、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两岸民众共同努力

  当前,或许尚有一部分台湾民众可能没有感受到和中国梦与有荣焉!其中既有认同的问题,有不了解中国梦真正内涵的原因,甚至有政治因素特别是意识形态的障碍。但无论如何,中国梦的范畴是相当广泛的,包容性是相当巨大的,中国梦的内涵是与每一个两岸的中国人与海外的华人密切相关的。无论每个人的政治立场为何,无论每个人的思想观念是什么,中国梦都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梦想。当然,中国梦也需要两岸四地的中国人与海外华人华侨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因为尽管梦想是美好的,但“筑梦”的过程也是相当艰辛的,是需要付出巨大心血的。特别是在当前海峡两岸政治关系尚未取得进展的情况下,需要两岸双方当局与民众共同努力,务实面对问题和挑战,找到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因此,参与和贡献,然后是成就与享有,这应该是每一个中国人参与推动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态度和选择;中国梦实现的过程,在当前而言,首先是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作者:严安林,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兼台港澳研究所所长)

【编辑:杜静】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