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两岸中大共同传承中山精神(图)

2014年11月13日 13:2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两岸中大共同传承中山精神(图)
台湾高雄中山大学临海靠山。南方日报记者 王辉 摄
    2/2许伯夷先生(右)向中大老师介绍自己收藏的日本投降后归还的原中山大学图书。南方日报记者 王辉 摄

  “淡淡的三月天,杜鹃花开在山坡上……”12日晚,中山大学90周年校庆交响音乐会在康乐园中区草坪奏响,抗战名曲《杜鹃花》仿佛让人回到烽火连天的七十多年前。交响乐的演奏者分别来自两岸中山大学的学生乐团,因为共同的校庆日,他们跨越海峡,共奏一曲。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在台湾高雄也有一所中山大学,与广州中大同根同源,有一样的校名、校训、校庆日和几乎相同的校歌,犹如“一枝两叶”。大家熟知的著名诗人余光中,就是高雄中大文学院院长。虽然建校不过34年,但高雄中大的国际排名相当靠前,与广州中大十分接近。

  在广州中大90周年校庆之际,南方日报记者走进高雄中山大学,并独家专访了高雄中大校长杨弘敦,探寻两岸中大的特殊情缘。

  中大老校友推动,1980年在台建校

  高耸苍翠的椰树,黄澄细软的沙滩。日落西沉,徜徉在长长的防波堤上,凉凉的海风徐徐吹来,令人心旷神怡。远眺海面,大小船只星罗棋布,一艘巨轮拖着呜呜的船笛缓缓驶入港湾……这便是被评为台湾八大胜景之一的“西子夕照”。高雄中山大学就矗立在这片宁静的西子湾。

  高雄中大建于1980年,位于高雄西部,东毗寿山,西邻台湾海峡,南望高雄港,依山面海而建。从高雄市中心驱车约20分钟,蔚蓝的大海边,一座书有“国立中山大学”鎏金大字的暗红色校门映入眼帘。沿着海滨校道继续前行,砖红色的行政大楼前,一尊书形雕塑像一双张开的臂膀,除了“欢迎莅临”几个大字,书页上还印有高雄中大的“校宝”、著名诗人、高雄中大文学院院长余光中的照片和新诗《西子湾在等你》:

  海峡浩荡是前景/寿山巍峨是后台/日月与众星是大壁画/更有长堤举起了灯塔/把七海的巨舶都引来/这壮阔的剧台正在等待/一位主角来演出/天风与海潮都在呼唤/美丽的预言正在等待/来吧,西子湾等你到来。

  据高雄中大校史记载,1980年,经由原中山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两校校友的筹备及参与,高雄中大完成在台湾建校。至今,广州中大的一些风物仍在高雄中大校内典藏,比如中大老校长邹鲁1931年恭塑的孙中山先生半身铜像,以及曾于1935年担任中大法学院院长的郑彦棻教授的书信文物等。

  高雄中大校长杨弘敦介绍,经过三十余年建设,高雄中大已成为一所享有国际声誉的研究型综合大学,辖有文、理、工、管理、海洋科学、社会科学等6个学院20个学系,本硕博在校生9500多人,海洋科学、计算机、数学、化学等理工科实力很强。最新的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行榜上,高雄中大位列世界第351-400名之内,9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行列。

  两岸中大学术交往密切,互结“姊妹学校”

  中山大学是孙中山先生手创。1949年前,中大校友在政府部门和国家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1949年后,许多中大校友迁往台湾,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比如,台湾大学前校长李嗣涔的父亲李忠儒先生就毕业于中山大学电机系。

  2012年,中山大学台湾校友会在台北圆山饭店成立,很多老一辈的中大在台校友亲临。最近20年,广州中大也招收了许多台湾学生,很多广州中大的同学也去台湾交流或就读研究生,新一代广州中山大学的台湾校友起码数以百计。

  两岸中大的特殊渊源,并不止于历史上的血脉,近年来更结为“姊妹学校”,学术交流与合作密切。广州中大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介绍,广州中山大学和高雄中山大学很早就建立了关系。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两校中文系就举办了两岸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迄今为止已有十届。2009年,两岸中大签署了校际学术交流协议和学生交换协议,正式结为“姊妹学校”。为推动两校学术发展,2011年,两岸中大还联合厦门大学共同发起了“山海论坛”,由三校每年轮流主办,至今已举办四届,论坛规模和交流领域也越来越宽广。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许多学科的发展都有着共同的起源、师承和发展的记忆。我们科研的风格和学科内部的思维习惯都有着不少契合的地方。我们有分歧,但是脉络是连在一起的。”陈春声说,山海论坛的出现,实质性地推动了三校学术的发展,为各个学科的学者们提供了交流、合作的机会。

  -专访

  高雄中大校长杨弘敦:

  两岸中大合作空间宽广

  南方日报:高雄中大建校才34年,但国际排名上升很快,近年来,高雄中大与广州中大都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请谈谈您心目中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

  杨弘敦:一个大学一定有一些憧憬和目标,我们常常和学生讲,我们是以“北台大、南中大”自居。我们去看看世界一流的大学,比如哈佛、斯坦福、牛津、剑桥等,首先就是要有悠久的历史,良好的历史传统是一个学校重要的根基。第二就是要有非常杰出的校友,杰出校友是帮大学增加知名度、影响力的最重要因素。而杰出的校友就需要有优秀的学生和老师,好的大学培育的知识精英,都会对这个社会现状有多多少少不满意,因为知识分子不是追求最好,是追求更好,所以一流大学更要有自由的学风环境。

  在台湾,台大历史很悠久,我们也希望在短期内可以发展快速,于是就不能和他们对冲,要采取和他们互补的策略,着力发展海洋科学和电子通讯,到目前为止这个策略是成功的。

  南方日报:您认为,中山精神对高雄中大的办学有怎样的影响,在两岸的文化、教育交流中起到什么作用?

  杨弘敦:在台湾,我们是对中山精神最有传承的大学。近些年,我们还提出新的办学口号:“山海胸襟,热情洋溢”。山海胸襟其实就是像孙中山先生博爱的精神,热情洋溢就犹如南台湾的天气,比较温暖。我常对学生说,中大学生在企业中要能让别人感受到中大人的特质,也许你考试不是第一名,但是你的战斗力和竞争力都会有不同的优势。当然,中山先生的精神也跟随着时代在走,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博大胸襟、热情洋溢等。

  南方日报:近年来,两岸中大学术交流和合作领域日益宽泛。您如何看待与广州中大的合作?

  杨弘敦:在我的印象里,广州中大各方面很优秀。广州中大在医药方面发展得特别好,尤其是生物医学非常领先。我们则在海洋科学方面走的比较快,这些都是两岸中大非常重要的合作项目,两岸中大在学术上可以互补,合作空间宽广,甚至可以做得更有影响力。

  -故事

  台湾知名收藏家许伯夷:

  收藏数百册日军掠走

  中大图书馆图书

  去年11月,著名音乐学家、中山大学校友黄友棣从广州中山大学借书69载终回中大的故事,一时传为美谈。当时,台湾知名收藏家许伯夷也给广州中山大学捐赠了共200余份黄友棣早年作曲真迹原件资料。殊不知,如今,还有一批当年被侵华日军掠取的中山大学的书籍,仍然完好地保存在台湾,成为日军侵华的罪证。

  在许伯夷先生位于高雄的艺术会所中,记者见到了数百册早在七十多年前就收于中山大学图书馆的珍贵藏书。这批书籍都是清一色的暗红色硬壳,内页字迹已发黄,但保存至今完好。图书内容丰富,均为1930年代学者所著,涉及当时的经济地理、语言文化、民族问题等。比如,关于广东的有《广东粮食问题》、《广东工商业固有簿记调查汇编》等。

  翻开任意一本书的扉页,记载着这批书的来历:“本书原属前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所藏,抗战期间被日军掠取……”据许伯夷介绍,抗战胜利后,1952年这批书归还给中国,先存于“台北工业专科学校”图书馆,1986年送由高雄中大图书馆,后又辗转由他收藏。八十多年间,这批图书至少辗转过广州、东京、台北、高雄四地,可谓颠沛流离,至今这批图书上还盖有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图书馆、台北工业专科学校图书馆以及高雄中大图书馆共四个印章。

  据了解,1938年日军占领广州,中大奉命西迁前,图书馆需要转移的图书有20多万册,但当时仅转移走5万多册藏书,尚未撤离的藏书大多毁于战火,其中不少就被日军掠走。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雷雨 实习生 兰忠伟 通讯员 王丽霞 蔡珊珊 刘嘉

 

【编辑:丁文蕾】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