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连柯辩论会上提问引争议 彭锦鹏:我没向连胜文泄题

2014年11月13日 13:43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连柯辩论会上提问引争议彭锦鹏:我没向连胜文泄题

  台北市长参选人首场辩论上周五举行,在连胜文、柯文哲于荧屏上的表现引发热议的同时,台湾竞争力论坛理事长彭锦鹏也因提问的争议被推进舆论的漩涡,成为这两天岛内媒体关注的一大热点。

  面对学生的呛声、绿媒的围剿,彭锦鹏有话说;对于当天连、柯辩论的表现及台北市的选情,他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昨天,彭锦鹏接受了导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人物名片

  彭锦鹏 美国乔治亚大学公共行政博士,毕业回台后曾任“国民大会代表”,现任“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员、台湾大学副教授。2007年8月,与知名学者林建甫等人创立台湾竞争力论坛,并出任理事长一职。

   和连胜文不熟“做球”指控毫无根据

  导报记者(以下简称“记”):日前举办的连、柯辩论,您是公民团体代表,这个参与机会是您自己申请的,还是电视台方面有邀请?

  彭锦鹏(以下简称“彭”):由公民团体代表提问,是三立电视台和连胜文、柯文哲竞选团队三方事前协商出来的结果,规则确定好了之后,连阵营询问我是否有意愿担任代表,我就同意了。比较遗憾的是,主办单位对于提问人的提问方式,究竟需要对两位候选人提出相同还是不同的问题,并未告知。

  记:您此前和连胜文先生熟悉吗?

  彭:不熟悉。我就十几年前见过他,最近,曾邀请他来参加我们台湾竞争力论坛举办的研讨会,除此之外并无其它交往。

  记:这次辩论您提的问题,有与连阵营事先商量吗?

  彭:10日我上壹电视的政论节目,当时主持人问我“他们一定有来问你”,我的答复是“我想应该有”,因为他们找我做出席代表,连阵营当然会问,这是很正常的。不过,我并没透露我将在辩论会上的提问,事实上,我的问题是一再思考、一再修改,直到提问的刹那,仍然因应候选人在开场的言论而修改,因此不会有“泄题”的问题。

  记:您的提问被质疑“为连胜文‘做球’,怀疑柯文哲是否涉及贪渎”,对此您如何回应?

  彭:这是毫无根据的指控。针对连胜文所提的几个问题:为什么冒生命危险投入选举?为什么不支薪?会不会私设账户、图利财团?如何提升台北市的竞争力?这四个问题都是围绕着守法、清廉、效能来发问。

  同样地,对于柯文哲,我的问题是大家都遵守的法制,你本人就可以不遵守吗?你如何创造刚刚提到的台北市愿景?如果你当选台北市长,当发现市政府或市立医院有人像你一样私设捐款账户,你会如何处理?这几个问题也是同样围绕守法、清廉、效能来发问,这都是对台北市长的检验标准。所以,我针对两位候选人的问题都是平衡的、有迹可循的。

  记:您是台大教授,包括林飞帆等一些台大学生公开向您呛声,您如何看待这种行为?

  彭:在台湾,学生是有充分言论自由的,但我关心的是他们有没有认真地思考,我是以台湾竞争力论坛理事长的身份受邀的,我代表的是公民团体,不是代表台大,而且本人也没有资格代表台大。所以这些学生批评我不能代表台大,这本身就不成立。

  青年投票率高低是台北选战的重要指标

  记:客观来讲,那天辩论您认为连、柯谁表现更佳?

  彭:我觉得柯文哲是在说故事、讲让人感动的话,如果说这方面他是赢的。如果是要谈如何管理、领导,连胜文是比较具体的。应该说两人的诉求不同,到底是讲故事还是论领导能力,各有取舍。很难说哪一种更好,本身辩论就是扬长避短的,只能说体现出大家的关注点不同而已。

  记:辩论后,有民调指柯文哲的领先优势扩大了,为什么会这样?

  彭:台湾民调起起伏伏,只能做参考,民调一周之内都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动,如发生“录音带事件”、枪击案等,都可能对选情产生影响。特别是在民调中,很多人不愿意表态,这就会影响民调的真实性。以台北市长选举为例,在一两个月前,都还有两三成的受访群众不表态,最近这部分有所减少,但也仍在两成左右。

  记:像林飞帆这样的台湾年轻世代,似乎更喜欢年纪较大又缺从政经验的柯文哲,您怎么看这种心态?

  彭:一般来讲,年轻人会倾向支持年轻候选人,但这次台北一役有点例外,主要原因是柯文哲没有政党的包袱,而且他说话坦率、直接,与年轻人比较接近,年纪反而不是问题了。此外,台北市已由国民党执政多年,年轻人比较期待要有所改变。

  记:年轻人的投票倾向,会改变整个台北选战大局吗?

  彭:从目前民调来看,40岁以下的年轻人有相当一部分是支持柯文哲的,而40岁以上的,连柯是打成平手或相差不大。但年轻人表态支持柯文哲,却不一定会去投票,所以年轻人的投票率是观战的重要指标。

  (海峡导报记者 杨思萍 薛洋)

【编辑:丁文蕾】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