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者:参与“一带一路” 两岸合作新模式

2014年11月24日 10:12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0)

  台湾《旺报》今日刊载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周忠菲的文章,分析“一带一路”与两岸合作新模式。文章认为,两岸以多种方式响应了全球化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探索上的需求,从而始终保持了这种关系,在地区和两岸层次上的相对稳定。为了把握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自由化,两岸构思新架构、探寻未来可行的合作模式正当其时。

  全文内容如下:

  起源于20多年前的两岸经贸关系,今天已经触及到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从加入APEC到WTO,两岸以多种方式响应了全球化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探索上的需求,从而始终保持了这种关系,在地区和两岸层次上的相对稳定。为了把握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自由化,两岸构思新架构、探寻未来可行的合作模式正当其时。

  思考两岸参与和融入全球与地区体系的方式,首先要把握问题的“虚”与“实”。就“虚”而言,首先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是一个战略问题,有待长期磨合。从美国自己在2011年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的TPP后,也推出“重返亚太战略”,紧接着,大陆力推RCEP,以及比2006年时内容更加饱满的FTAAP,作为比APEC更具操作性的协调平台。

  共同发展是试金石

  此外,今年APEC会议上大陆还力推“一带一路”设想。这些现象说明全球化正在亚太地区深入发展,在区域合作方面不断提出新动议。

  “实”的方面,台湾参加TPP与RCEP的利弊,关键在于台湾内部达成何种共识,问题的实质还是战略层次的思考。

  大陆的态度不可谓不重要,这是因为区域合作是大陆外交战略的一部分,大陆也存在着从次区域层面对两岸关系发展模式进行考虑的需要。因此,两岸讨论TPP、RCEP与FTAAP的可行性,关键在于能够寻找到双赢方案。

  如何共同发展成为深化两岸关系的“试金石”,十分重要。从两岸关系在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中的定位出发,把握“虚”是为了服务于“实”。有此基础,方能“实”上加“实”,实现两岸共同发展经济的愿景。此处提两个视角供讨论:

  其一,把握全球价值链调整提供的机会。亚太地区被视为未来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地区,但亚太地区也是穷国占比最多。现状上,在关税减让、市场开放方面普遍不高,这意味参与亚太区域合作的成员,在价值链的再调整方面都有获得利益的机会。同时,作为亚太国家和经济体成员,也都负有促进发展和开放的责任。

  两岸经贸关系当前正处于投资结构调整的时期,如何在地区价值链重组问题上,比如“台资西进”、“陆资入台”、大陆加快“走出去”等问题上因地制宜,追求“给与取”的平衡,应成为重要议题。

  其二,与高水平的TPP和进展迟缓的RCEP相比,大陆“一带一路”对外具有经济、外交、军事与地缘政治涵义,可视为一种新区域合作模式,而不作一般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待。“一带一路”在地缘方面,应欢迎台湾的参与。对台湾而言,也是绕过“先国际、后两岸”与大陆“先两岸、后国际”主张之间的争议,争取在次区域层次处理经济与政治关系方面突破旧思维的束缚。

  理论可行现实受限

  为适应地缘经济变化和平衡两岸政治关系,可考虑如何使台湾产业开辟“新战场”,坚持优先讨论经济,兼顾化解政治僵局。如借用台湾熟悉东南亚以及西方市场的优势,重新检讨“南进政策”、评估“西进”政策等。又如就“一带一路”与两岸利益的多元化,两岸政商学进行“思路大交锋”等。

  理论上两岸进行深度合作,迎接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是有条件的。实践上,两岸也具有相对丰富的经验。遗憾的是,受政治争议的影响,目前台湾在此方面很难同步执行,尤其台湾面临选举期到来。这也是最为令人担忧之处。(周忠菲 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王诗尧】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