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儿童“适性教育”专家:挖掘天分更要照顾“短板”

2014年12月05日 09:53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台儿童“适性教育”专家:挖掘天分更要照顾“短板”

  儿童“适性教育”,是根据儿童发展特性而进行的教育,面向儿童,也面向家长。这种源于美国的儿童教育,十几年前在台湾推广时一开始很小众化,还一度被误认为是治疗多动症的特殊教育。随着台湾“十二年国教”政策用了“适性教育”这个概念,开始在台湾各地被接受。

  而“台湾适性教育发展基金会”,最早在岛内进行推广,已在全台各县市设了服务站,每天根据不同的孩子,开展“适性教育”。他们倡导“自己的宝贝,自己来”,希望透过一系列培训和演讲,让家长拥有正确的教养观念及专业知识。日前,台湾适性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徐怀谦接受了导报记者的专访。

  别只挖掘孩子“优势智能”也要正视“弱势智能”

  导报记者(以下简称“记”):适性教育,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徐怀谦(以下简称“徐”):简单地说,就是让家长更了解自己小孩现阶段的需求与瓶颈,给予不同孩子不同的教育方案。

  记:这不就是因材施教吗?谁都知道啊。

  徐:道理谁都知道,可具体做法上,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家长们普遍会留心孩子的优势智能,就是“天分”,而常常忽略孩子也有弱势智能即“短板”。当孩子的“短板”没有被照顾到,就会影响到“天分”发展。尤其若家长只努力去发掘“天分”,不照顾“短板”,“天分”也不容易持久。所以,面对孩子的“短板”,家长要正视,弄清问题所在,而不是直接无视。

  按照我们的观察经验,往往在很小的时候被充分挖掘“天分”的孩子,进入小学、中学后,会遇到很多基础学习能力障碍。原因在于孩子的“短板”没被照顾,“均衡基础学习能力”没有建构起来。反映到课堂上,就是听不懂或看不懂。老师在拼命教,孩子也学不会,直接导致孩子上课不专心,学习成绩不好,动来动去。这些表象被关注后,孩子就可能被怀疑有生理上缺陷,会被要求去做医学治疗,去看看是不是多动症。

  家长愿和孩子一起成长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记:会这么严重?

  徐:我们接触过太多被判定有多动倾向的孩子,透过一系列基础学习能力建构协助,恢复“正常”。孩子的幼儿园、小学阶段,是建构均衡基础学习能力的关键期。但现在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让孩子学很多知识性的内容,而忽略基础能力培养。教养孩子,若过度限制、要求或保护,都会影响基础学习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的问题都在家长,家长懂、家长会、家长愿意和孩子一起成长,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记:可现在家长都很忙啊,都觉得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懂,有几个会觉得自己不懂孩子呢?

  徐:按照台湾的统计数据显示,台湾一年自杀人数约4000人,而近年来人数激增且有年龄下降趋势,也有一些初、高中生因抑郁倾向而选择自杀,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孩子们呐喊的“爸妈,您根本不了解我”。现在大部分相关机构皆以治疗辅导为主,即发现问题后,才开始解决问题。而我们是从艰难的预防做起。

  培养孩子适应情境能力 不要太在意考多少分

  记:那你们具体做了些什么呢?

  徐:这么多年来,我们培育出无数个懂小孩的专业人员,但父母的责任及家庭情境多变,一直是困扰的症结点。后来,我们开始针对4—12岁的小朋友,在全岛各区成立“亲子教养中心”,透过各种家庭活动、益智项目和亲子互动,希望可以解决令家长头痛的课业及行为教养问题。透过我们长期观察、测评,若孩子基础能力不足,无法适应情境变化,我们就会把家长一起拉进来做辅导,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亲密依附关系。

  学校老师教知识,家长在家教能力,当孩子拥有适应各种情境的能力、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时,课业成绩就不是问题了。

  记:这些课程都免费吗?你们的经济来源靠什么?

  徐:我们发展十几年了,参与的是认同理念的会员家庭,课程开放给会员免费参与。运营是靠会员的个人赞助。由于经费很有限,活动、培训的组织人员都是志工。这些志工人员都有经过专业培训,他们必须了解每个小孩子的个别差异,发现小孩子不同阶段的脾气和要求,能找出真正的原因,提供家长在家的解决方案。

  记:您觉得“适性教育”推广这么多年,最难的是什么呢?

  徐:最困难的点,在家长的认知,而最关键是家长的执行。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想一想,孩子为什么要念书,学习成绩好,未来就能在社会上适应吗?放长远看,培养孩子十年、二十年后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是更加关键吗?孩子进入社会,主要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适应各种情境的能力。所以,家长们请不要太在意孩子考多少分了。(海峡导报记者 张燕娟 实习生 许小梅)

【编辑:丁文蕾】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