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制作人杨威利:厦门可拍更多“对台戏”

2015年01月05日 14:00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台湾制作人杨威利:厦门可拍更多“对台戏”
杨威利(左)和赖水清

  从2010年开始,杨威利就频繁往返台北和厦门,这位在台湾电视圈摸爬滚打三四十年的制作人,以自己丰富的统筹、执行制作经验,淘金大陆市场新蓝海。“在大陆电视圈,很多电视台有自己响亮的产品,福建的人文有值得发展的东西,还是可以做出品牌来的。”日前,杨威利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与多位台湾知名导演和制作人,如孙树培(《还珠格格》第一、第二部导演)、赖水清(《倚天屠龙记(苏有朋版)》、《鹿鼎记(韩栋版)》导演)和赖勋彪(《龙兄虎弟》、《天天开心》制作人)都是相交多年的好友,大家对厦门的拍摄环境赞不绝口,“只要挠到痒处,肯定会中的”。

  “狗血”类戏剧很吃香

  威利,是杨威利20多年前参与台湾第一部警匪电视剧《天眼》中的刑警角色名,名字就这样叫开了。其实在《天眼》中,杨威利主要负责剧组统筹、警力支援和拍摄,上阵演戏算是无心插柳。“《天眼》这部电视剧,对很多台湾上世纪六十、七十、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杨威利告诉导报记者,《天眼》第一期从1979年6月开播,一直持续到1984年7月,为“类戏剧”,由于收视率惊人,1989年3月到1997年8月播出的第二期,为纯粹的戏剧,前后共647集,陪伴很多人的青春岁月。

  杨威利介绍,所谓“类戏剧”,就是将真实社会案件,通过戏剧的方式呈现给观众,除了娱乐功能之外,还有警示作用。由于触碰到伦理、亲情,戏剧冲突又大,用现在的话说“很狗血”,在当时相当吃香。

  “情”、“爱”两字最动人

  “电视剧也好,娱乐节目、谈话节目也罢,要激出火花才是好戏。”杨威利指出,制作一个节目,没有好的编剧就不行。美剧的精髓正在于剧本,金庸先生的作品屡次被翻拍,也是因为“底子好”。

  由赖水清执导的《鹿鼎记》正在卫视热播。赖水清拍过很多金庸的作品,近的如《鹿鼎记》,远的如《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等,之所以能打动观众的心,杨威利一语中的——全在于“情”、“爱”这两个元素。“古今中外所有的戏剧无情不行。”杨威利指出,说到情,当然不只是单一的男女之情,“所谓人间有情,父母之情、兄弟之情、朋友之情,都是刻骨铭心的”。

  由此延伸到电视节目制作,杨威利认为,电视节目需要被观众认同才有品牌,而获得观众认同就要聚焦、贴近观众生活,满足观众精神、娱乐、资讯、知识,甚至于关心社会、关心民众生活,不间断地创造议题经营观众关系。

  要在厦门多拍好戏

  这几年来,杨威利常在厦门当“半个东道主”,接待台湾电视圈好友,并不遗余力推销厦门。一来,他祖籍地在这里,对厦门有特殊的情感在;二来,确实因为这里的环境太美了,“不然怎么那么多电影电视剧都要来厦门取景呢?”“2005年,我的好友赖水清导演曾在厦门拍过一部现代剧《新昨夜星辰》。在当时来说,厦门作为拍摄地只是起步没多久,但在这部剧里已经尽数把厦门的迷人景象收入剧中,让人陶醉,加上近几年的成熟,厦门实在是拍剧的一个好城市。”杨威利指出。

  在他看来,厦门的独特性在于“对台”,歌仔戏、闽南语都可以推广。“有人会提出疑问,出了厦门,其他地区听得懂看得懂吗?这是做法的问题。任何成功节目都必须先引起观众兴趣与共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融入欢乐气氛,追求欢乐是人的基本需求,先欢乐再循序渐进到要传达的主题,事情就事半功倍。”杨威利如是指出。

  他进一步建言,希望唤起企业对电视节目的支持,多多利用厦门在两岸的“能相容性”、地理上能快速往来,很多正能量的作品都能应运而生,媒体与企业结合,创造无限生机。(海峡导报记者 陈成沛)

【编辑:温雅琼】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