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廖信忠再续“台湾这些年” 与大陆同胞聊家常

2015年01月15日 15: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1月15日电 题:廖信忠再续“台湾这些年”与大陆同胞聊家常

  作者 郑巧 袁珊

  “在不同的时期,大陆民众对台湾有不同的‘想象’。之前,大家对台湾的‘想象’比较‘符号化’,以日月潭、阿里山为代表。”台湾青年作家廖信忠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2011年开放个人游后,两岸交流虽有增加,但大陆民众对台湾的认识仍存在表面化情况,有些历史脉络还需厘清。

  去除“想象”,让大陆民众了解台湾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和想法,是37岁的廖信忠近些年努力的方向。

  在台北长大的廖信忠,2007年只身来到上海,在一家台湾进口食品公司工作。闲暇时,他会在天涯论坛上发表文章,结合亲身经历讲述近30发生在台湾的大事件和小故事,“聊家常”的方式颇受网友欢迎。这些文章随后以《我们台湾这些年》为名结集出版,风靡两岸,畅销近百万册。

  时隔五年,《我们台湾这些年2》于去年年底出版,该书继续以“一个台湾青年写给13亿大陆同胞的家书”形式出现,将在第一本中简单提到的眷村、族群等议题作了延伸,并花大篇幅介绍了蒋氏家族和民进党的发展史。

  “内容上更聚焦,很多是解答读者对上一本书中感兴趣却又不大理解的地方,比如眷村。”在廖信忠看来,眷村不该只是舞台剧《宝岛一村》里呈现的美好和谐一面,还有来自大陆不同省份居民的冲突,也有人性的阴暗,这些也应让人知道。

  2010年上交书稿后,在等待审阅通过的四年间,廖信忠游历了大陆的大江南北,足迹遍布除西藏、云南和贵州以外的大部分省份。“我喜欢探险,曾徒步从河南穿越太行山脉到山西。”他笑着说,“在旅途中,还经常会被人拉着探讨两岸关系和政策”。

  廖信忠也常应邀为媒体写文章,发表自己对两岸议题的看法。台湾“九合一”选后,曾回台投票的廖信忠写下了《没有永远不变的支持者》一文。他指出,“首投族”(达到法定投票年龄,第一次参与投票的年轻人)在这次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台湾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不再像“60后”、“70后”一样从“统独”或“蓝绿”出发去思考问题,他们更关心与社会正义相关的议题。

  为了生活,曾在巧克力厂工作过的廖信忠还开起了淘宝店,卖自己做的巧克力。写书、旅行、做巧克力,在旁人看来,他的生活中充满了时下台湾年轻人追求的“小确幸”(微小而确实的幸福)。但廖信忠对所谓“小确幸”却不以为然:这几年台湾经济发展缓慢,年轻人没有“大确幸”,心里焦虑,转而追求“小确幸”,实际上只是种逃避。

  近日,马云、雷军等大陆企业家先后在台刮起旋风,两人还分别设立基金帮助台湾年轻人到大陆创业。廖信忠对此颇为赞赏,在他看来,台湾现在的财富基本上掌握在50岁以上的人手上;在大陆,年轻人可以有更大舞台。

  在上海生活了八年的廖信忠已习惯说“去台湾”、“回上海”。他感慨,“大陆变化非常快,这30年所发生的事情,浓缩了欧美等国家一两百年的变化。我可以近距离的观察这种改变,是件很幸运的事,也许再经积淀,以后能写一些观察大陆的文章”。

  未来,廖信忠的工作重心仍将放在《我们台湾这些年》系列上,计划再出两本书,一本探讨台湾近30年来的经典流行歌曲背后的社会气氛;另一本讲述1949年赴台老兵的故事,通过调查和专访,呈现他们的生活状态。

  写给大陆同胞的家书,廖信忠还将一直写下去,以一位普通台湾民众的视角。(完)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