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蔡英文2016选情乐观? 台媒:四个不一定!

2015年03月13日 11:19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

  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社论分析蔡英文2016选情时表示,岛内政治风向有利于民进党和蔡英文,但蔡英文还有更重要的主客观因素需要掌握。文章分析指出蔡英文选举路上的四个“不一定”,并指出,蔡英文面前的难关并不比国民党少,蔡英文的自我感觉良好与自满,恐怕来的太早了一些。

  社论摘编如下:

  “九合一”地方选举结果揭晓后,民进党声势大涨,目前似乎完全掌握了明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先机。首先,民进党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已经定于一尊,国民党还深陷泥淖之中,几个台面上可能的候选人不是有政治承诺在前,就是带有争议,无法凝聚全体国民党支持者的团结,甚或是社会接受度较差,蔡英文可以说是以逸待劳。

  其次,政治风向大大有利于民进党、有利于蔡英文,不管是政治观察家,还是一般选民,对于明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结局几乎已经有了定论,就是“蔡英文稳赢”。台湾的选民素来有“西瓜偎大边”、“扶起不扶倒”的政治性格,这样的政治风向,对于蔡英文绝对是一大利多。

  事实上,蔡英文的自满感、骄傲感已经浮现。日前,蔡英文公开表示,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策略是“不花大钱作广告、不走传统组织动员”,要靠“婉君”、“以有史以来最大组织动员打败国民党”,很像赖清德连任市长选战的风格。但蔡英文这个策略首先是高估自己在网络中的支持度,其次是轻忽国民党的选举能量。

  在之前,蔡英文接受媒体专访时还表示:“处理人际关系是政治人物重要的元素”,她自己则“满会处理人际关系,这也是为什么以前很多人不看好我,但我到现在还可以在这里。”蔡英文的自我认定,其实和政治圈、媒体圈的看法有很大差距,这完全流露她的自我感觉良好。凡此种种迹象,实非蔡英文之福。

  然而,客观评估蔡英文的选情是否乐观,还有更重要的主客观因素需要掌握。首先是陈水扁因素,扁蔡过去心结已深,未来路线更是有别,陈的能量难以估计更难控制。第二,是民调数据,根据各家民调,民进党的支持度毫无疑问高过国民党,差距还有拉大的趋势,但与此同时,蔡英文并没有在可能人选间居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某些民调甚至显示她的声望还略逊于朱立伦、王金平。有政治观察家已经指出,“在一面倒预期蔡英文必将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气氛下,蔡民调始终没过半,只在42%~49%间摆荡”。

  民进党前“立委”郭正亮也指出,“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蔡英文所面临的三大困境,不管是两岸因素冲击双北、南部热情激发不足、桃竹苗基层经营不足,如今看来仍有不少改善空间”。历经国民党6年多的失政,目前民众对蔡英文的支持度与热情,其实远不及2008年马英九所获得的支持度。

  第三,蔡英文的“最后一哩路”比预期中、想象中更漫长、遥远。人们都清楚蔡英文“最后一哩路”是“两岸关系”。年初时曾传出蔡英文预定访美,但目前为止是雷声大、雨点小,政坛盛传是“条件没谈妥”,也就是美国依旧对蔡英文的两岸政策没有谱、不放心。

  另一方面,大陆也多次表达对民进党两岸立场的关注。日前,习近平就再度指出:“九二共识对两岸建立政治互信、开展对话协商、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两岸双方的共同政治基础遭到破坏,两岸互信将不复存在,两岸关系就会重新回到动荡不安的老路上去”。这是对蔡英文等台湾政党领袖的提醒。

  面对大陆方面的表态,民进党虽然没有强力驳斥、上纲上线,但是该党表达的“三个有利”、“三个坚持”,完全没回答实质问题,也就是民进党执政后如何维护、巩固、发展两岸的“政治互信”。大陆、美国都对蔡英文抱持疑虑,蔡英文又不愿也无力扭转局面,这条“最后一哩路”确实是十分漫长。

  第四,国民党并没有坐以待毙。朱立伦接任党主席后,一步步走自己的路,党务人事革新、重整改造智库、建立考纪制度、处理“马王争议”,加上卸除荣誉主席等,慢慢展现了自己的政治风格。近日朱立伦访港,明确对“九二共识”以及国共双方领导人会面表达了积极正面的立场与态度,大大提高了朱立伦的声望与形象,让人对朱立伦的两岸立场有更多想象空间。

  朱立伦在两岸政策上可能出现新的突破,对比蔡英文的裹足不前,如果国民党能进一步在“团结”、“整合”上有具体、积极的进展,国民党无论是否由朱立伦代表参选,选情未必始终低荡。未来10个月两党领袖都要不断面对各种政治与政策的考验,蔡英文面前的难关并不比国民党少,蔡英文的自我感觉良好与自满,恐怕来的太早了一些。

【编辑:杜静】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