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争入亚投行:仰望星空,更应脚踏实地

2015年04月15日 14:47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

  近日来,台湾以何适当名义加入亚投行成为两岸焦点话题。本网记者15日就此议题连线采访台湾劳动党主席、两岸和平发展运动召集人吴荣元以及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王敏博士,两位观察人士认为:进入到庞大的海外发展市场,对解决台湾当前的“闷经济”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台湾要搭乘大陆经济腾飞的顺风车不仅“应仰望星空,更应脚踏实地”。当前最重要的是摒弃政治思维,弥合岛内分歧,与大陆展开务实协商,分享经济红利。

  价值10兆美金的入场卷

  台湾经济呈浅碟形特点,海外市场对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台湾申请加入亚投行,用吴荣元的话说,相当于拿到了一张至少价值近10兆美金的入场卷。进入到庞大的海外发展市场,对解决台湾当前的“闷经济”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也是一个重要的平台。

  王敏认为,台湾若加入亚投行,就好比在分享一块巨大的“蛋糕”,拓展台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空间,为台湾经济发展提供更大发展动力。

  那么,台湾身在其中的优势何在?王敏指出,从具体行业看,台湾在工程建造、智能电网等基础设施产业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加之在资通讯、国际金融服务等领域有很强的优势,这张“入场券”等于是为岛内基础设施等相关产业参与和分享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庞大市场提供了机会,无论从短期助推岛内经济发展,还是长期为台湾经济转型升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吴荣元同样认为台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极具自身特色,况且外汇储备名列世界前茅,开发程度与积累技术水平专业,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又形成了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软实力,这些都是台湾参与国际市场开发时所拥有的因素和条件,再加之与大陆的合作,包括ECFA等经济联结,这都是台湾加入亚投行的优势所在。

  从两岸共同体到亚洲共同体

  吴荣元指出,加入亚投行的契合点关键就在两岸的力量,没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台湾几乎没有什么出路。现在,全球都在强调可持续发展,台湾作为小型经济体,没有理由不融入共同发展的大潮流,这不仅是亚洲共同体,也将是两岸共同体。

  “在自己家里坐下来谈,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吴荣元认为,加入亚投行,可以为两岸关系新的互动带来启发。若在秉持“一个中国”的政治互信基础之上来谈,台湾以这样的方式加入和参与国际组织,不仅是一个新模式,也将突破两岸在国际空间一直无法理性对谈的瓶颈,这也是大形势发展之下,台湾必然要经历的选择。

  王敏表示,若台湾加入亚投行,是两岸经贸合作由过去的“存量式”的发展方式,即主要着眼于盘活两岸经济自身,向“增量式”的发展方式升级,即两岸共同拓展第三地等国际市场。

  他认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减少两岸经济合作的障碍,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两岸相关业者完全可利用这一新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展开密切合作,共赚世界的钱。同时也可进一步深化两岸企业间合作,促进两岸经济合作与两岸共同拓展国际市场的良性循环。

  政治因素或将局限台湾未来

  台湾申请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未果,岛内又有不少声音反弹,反对党更借机炒作。为此,台湾海基会前董事长江丙坤日前表示,无论参与的名称是什么、创始成员还是一般成员,台湾都应该积极争取。如果单纯因为名称等问题就不去参加,就会失去一切。

  大陆对台湾以适当名义参与亚投行公开表达欢迎,但台湾是地区经济体,如何适当的名义和方式加入,不仅考验两岸政治互信,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未来台湾参与国际组织与其“国际空间”的走向。

  “最大的问题可能局限于国际格局以及政治方面的因素。”吴荣元表示,虽有国际惯例,但台湾在名称方面仍是一个需要斟酌和考量的问题。另外,台湾的政治体制包括国际资金的投资还需要在台湾立法机构有一个审议的过程。面对台湾内部政治流程的障碍,以及复杂的政治体制干扰等问题,吴荣元堪忧,因为这样的延误,在时间上对台湾不利,台湾已经耗不起。

  “虽然台湾未能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但这不影响其未来成为普一般成员。对台湾而言,蛋糕仍在眼前。”王敏认为,台湾参与亚投行将是很重要的“试金石”,只要两岸通过务实协商,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对台湾参与的身份与方式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无疑将为未来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与亚太区域合作机制相衔接提供更多路径与方式。

  台湾要搭乘大陆经济腾飞的顺风车不仅“应仰望星空,更应脚踏实地”。王敏指出,当前台湾最重要的是弥合岛内分歧,与大陆展开务实协商。既要抓住契机,积极参与,又不可为参加而参加,或主要从政治“外交”等方面思考,而应摒弃政治的思维,从产业和经济层面出发,将其作为推动台湾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平台。(记者 高斯斯)

【编辑:朱念】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