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报:从资本市场看海峡两岸竞争力

2015年05月22日 17:03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

  台湾《经济日报》22日社论指出:近来台股遭MSCI(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公司)调降权重,在“MSCI全球新兴市场指数”权重由12.15%调降至12%,这是台股第七度遭调降权重,台湾资本市场已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与此同时,岛内电池大厂新普科技董事长宋福祥也示警,大陆如果开放台资企业上市(IPO),将会是台湾最大危机,因为台资企业在大陆本益比可达5、60倍,但在台湾只有15倍,届时大家一定都跑到大陆挂牌。

  大陆A股目前尚未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但一年来上证指数大涨一倍,股市成交量居高不下,表现远远超过台股,难怪科技大老要跳出来呼吁。伴随资本市场式微而来的,将是企业筹资不易、成本偏高甚至集体出走,台湾将出现产业与资本市场同步沦陷的险境。

  不过,台湾资本市场的困境,恐怕只是台湾竞争力下滑的冰山一角。影响股市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资金是否充沛宽松、政策是否引导资金流入股市等,但是,决定股票本益比更关键的因素,在于企业能否维持获利成长性,并许投资人一个可以预期的远景。

  更进一步说,资本市场只是反映经济成长的结果,与其注意资本市场的波动,不如回头省思两岸产业竞争力的消长,才能看到问题核心。

  从大环境来看,台湾经济早在10多年前就步入低成长期,大陆整体经济成长率也不再维持8%以上,但是大陆在换档加速的过程,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并朝向创新驱动的高新科技发展,已对台湾形成竞争压力。

  更深入来谈,台湾这10年来产业发展的落败,主要是没有超越传统的代工模式,对软件与附加价值太过轻忽,成为发展的最大盲点,尤其忽略互联网的重要性,让原本领先的产业结构,明显停滞不前。例如在网络交易最基础的法令“第三方支付法”,台湾直到今年5月3日才正式实施,但已落后美国16年,也落后中国近10年,台湾不仅没有抓紧世界上蓬勃发展的网络商机,更重要的是,过去在旧经济中领先的企业,也因为缺乏互联网思维的注入,竞争力无法提升。

  相对来看,大陆企业却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从雷军的小米机、马云的电商,到马化腾的微信等,如今不仅袭卷中国市场,更以国家政策形成“互联网+”,大举抢占各行各业及海外市场,近来小米机及微信都在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印度市场取得惊人成绩,背后关键都是以互联网思维赢取年轻人的心,这种策略对传统以整合产业上下游见长的手机巨擘三星,或已耕耘很久的WhatsApp及Line,都产生巨大威胁。

  因此,当台湾没有培养出够强大且够创新的网络公司与企业家,只能靠老一辈企业家如张忠谋及郭台铭撑场面,如果这些典范逐渐凋零老去,台湾年轻人只能向往对岸的马云或雷军了。

  至于台湾到底要如何改变现状?许多科技大老提出,希望能够恢复过去的员工分红配股制度,不过,若稍微思考一下当前的环境,就可以了解可行性不高,当台湾产业步入成熟阶段,过去的奖励政策恐怕也不适用,台当局应该做的是扫除企业对内对外投资与发展的障碍,只有更大幅度的松绑与开放,才能让企业施展拳脚,就像在网络发展的趋势中,及早制定法规与游戏规则才是要务。

  此外,在松绑开放的过程中,与大陆的结盟与合作,恐怕是未来最重要的议题。过去台湾在许多产业如纺织、石化、面板等都曾领先大陆,但是在对岸提出合作或投资时,台湾都一味采取回避或拒绝的态度,如今大陆产业不断进步,台湾已从领先到被追平甚至落后,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台湾若不全面检讨改善与大陆的合作关系,目前仅存少数还能领先的产业如半导体,未来恐怕也不容太乐观。

【编辑:王诗尧】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