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暗夜里的星光:重温台湾反殖民文学(2)

2015年10月22日 13:5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吕赫若:悲天悯人的“台湾第一才子”

  吕赫若,1914年生于台中一个大户人家,从小成绩优异,1934年毕业于台中师范,次年即以《牛车》成为台湾文学界瞩目的新星,亦引起大陆文坛关注。吕赫若还曾赴日本学习声乐,在文艺界兼具音乐家和作家的双重身份,被誉为“台湾第一才子”。

  “《牛车》表现了作者对当时台湾农村经济的深刻理解,吕赫若当时只有22岁,的确让人惊讶于他的‘天才’。”吕正惠说。

  吕正惠认为,吕赫若的早期小说(1935-1937年)继承了1920年代开始的台湾新文学的启蒙思想和左翼潮流。在《牛车》和《暴风雨的故事》里,他描写了台湾农民在殖民者和地主阶级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在《前途手记》《女人的命运》中,他以新思想为基础,剖析了女性在旧社会中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他的作品都表现出鲜明的批判和抗议精神。

  吕正惠说,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在台湾的统治更加严厉、高压,台湾作家的文学表现受到更为严苛的限制,吕赫若无法再像以往那样写作。日本殖民当局厉行“皇民化”政策,吕赫若及其作品遭到攻击,但他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创作的几篇小说仍表现出对“皇民化”的抵抗。

  “从当时日本殖民当局的文艺政策立场来看,吕赫若着力刻画台湾社会的腐朽、黑暗,对‘皇民化’问题几乎不屑一顾,是非常有问题的。几位日本文人就曾激烈批评吕赫若等台湾作家偏好描写‘现实的否定面’,而对‘本岛人作为皇民’的问题不积极、不肯定。”吕正惠说。

  可想而知,吕赫若当时所承受的压力与内心的压抑、无奈,虽然无法秉笔直书,但他的信念却没有丝毫动摇。在吕赫若写于1942至1943年的日记里,可以看到他购买、阅读书籍的记录,其中不仅有《诗经》《楚辞》等古代经典,还有老舍的《骆驼祥子》和林语堂的《京华烟云》等。

  这一时期,吕赫若的创作被迫更加隐晦。小说《清秋》中,他为主人公安排了一位中华传统文化修养深厚的祖父。“通过主人公仰慕祖父的情节,吕赫若实际上对‘皇民化’思想进行了反驳。”吕正惠说。

  吕赫若之子吕芳雄回忆说,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归祖国,父亲和所有台湾民众一样,欢欣鼓舞,十分兴奋。

  然而,没有多久,吕赫若看清了当时国民党独裁、腐败的真面目。1948年,他出任《光明报》主编,进而投入中共地下工作组织。次年,《光明报》创办人、基隆中学校长、中共地下党员锺浩东及相关人士陆续遭到逮捕,吕赫若因此开始逃亡。1951年,中共地下组织“鹿窟基地”遭围剿,吕赫若遇难,年仅37岁。

  吕芳雄说:“我的父亲所追求的无非是一个平等、和平、民族不再分裂敌对的理想社会,他的道路终究是对的。”

  吴浊流:以笔为剑的“铁血诗人”

  “《亚细亚的孤儿》写于1943-1945年间,正值太平洋战争后期。在那个动荡、恐怖的年代,吴浊流躲在住屋里,偷偷地写作这本小说,住屋前面就是‘台北警察署的官舍’。”吕正惠对记者说,当时台湾作家的写作自由受到日本殖民当局严格钳制,吴浊流以“为自己而写,没有想到要发表”而获得了“畅所欲言”的空间。

  他说,吴浊流曾回忆自己在日据时代担任教职,无法忍受日籍校长和教师对台湾教师的长期歧视,以及日本殖民当局在教育政策上的蛮横。

  “一次运动会上,一位日籍教育官员打了包括吴浊流在内的台湾教师,自尊受到严重伤害的他毅然辞职离校。”吕正惠说,吴浊流在回忆录中谈及受辱时写道:“人在该死时不死,耻辱就终生不能湔雪。”而辞职后有机会到大陆就业时,他说:“我欣喜若狂,欢天喜地准备到大陆去跑一趟。身子里满溢着解放感,恨不得立刻飞过去。”

  吴浊流在强烈的民族意识影响下进行创作,《亚细亚的孤儿》的主题揭示与人物塑造都彰显了反抗殖民统治的精神。吕正惠说,“台独”派企图歪曲吴浊流及其作品,但他们的解释完全是讲不通,也站不住脚的。

  《亚细亚的孤儿》的结尾,“发疯”的主人公胡太明在家中墙上写下:“志为天下士,岂甘作贱民。击暴椎何在,英雄入梦频。汉魂终不灭,断然舍此身。……横暴蛮威奈若何,同心来复旧山河。六百万民齐蹶起,誓将热血为义死。”吴浊流最后还暗示了主人公的选择:有个渔夫说,曾有个像是太明的男子坐渔船渡海到对岸。而后又有传说,太明从昆明的广播电台对日本喊话。

  吕正惠介绍说,只要读读吴浊流的回忆录《无花果》,就可明了他的心迹。

  在谈到台湾光复时,吴浊流曾如是写道:“现在,完全解脱了而回到祖国的怀抱,已经不是殖民而是真正的祖国的人民了……如今已从日本人手里解脱出来,而取回自由的关系,自动地想对祖国服务。”

  “日据时代的台湾新文学,其核心都与日本的殖民统治密切相关。”吕正惠说,那些优秀的台湾作家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中华民族意识,他们无法容忍自己文化上的根被铲除,用作品对抗殖民者并希望唤起台湾民众。

  除了赖和、杨逵、吕赫若、吴浊流之外,还有许多历经那个苦难岁月的台湾作家以笔为剑,要刺穿那暗夜、点亮苍穹,他们都是“台湾的良心”。吕正惠说:“这些美好的心灵,不应被今天的人们淡忘,更不容别有用心者曲解。可是,又有多少人,看见他们!”(记者陈键兴、孟昭丽)

【编辑:丁文蕾】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