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两岸学者齐聚上海共忆台湾光复苦难与辉煌

2015年10月25日 23: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10月25日,多个民间团体在台北中山堂、凯达格兰大道等地举办庆祝台湾光复70周年活动。其中,中华统一促进党在中山堂广场祭祀两岸抗日烈士英灵,祈愿两岸和平团圆,并结合各地民间信仰团体在传统老城区举办巡游活动。中新社记者 任海霞 摄  

  中新网上海10月25日电 (记者 陈静)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七十周年,两岸学者汇聚华东师范大学对两岸议题进行讨论。全国台湾研究会前副会长王在希在刚刚结束的“台湾光复70周年的历史与现实”学术研讨会上表示,尽管目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念已成为台湾社会主流民意,但仍有少数“台独”分子企图干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想改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他指出,对此,两岸同胞特别是学者专家要保持警惕,避免两岸关系再次陷入陈水扁时代那种紧张动荡的局面。

  在研讨会上,王在希介绍台湾光复的历程后表示,当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重要节点上。自2008年以来开辟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正面临新的考验。王在希强调,“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应该看到,“九二共识”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因为“九二共识”回到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即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为期两天的“台湾光复70周年的历史与现实”学术研讨会邀请了全国台湾研究会前副会长王在希、上海市政府台办巡视员李雷鸣以及来自台湾的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会主席团主席张荣恭、中国文化大学中山与中国大陆研究所所长赵建民等五十余位两岸学者参加了交流。他们就两岸的新形势、新动向表达看法、交流意见。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表示,1945年10月25日,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出现重大转折之际,台湾也重归中国版图,结束了日本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台湾光复不仅是台湾同胞欢天喜地的时刻,更是全体中国人民结束屈辱历史、自豪荣耀的日子。

  童世骏指出,没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没有台湾同胞50年的英勇斗争,就没有台湾的光复。在日本殖民统治的50年里,台湾亦是“一寸山河一寸血”,海峡对岸的仁人志士对日本殖民者的抗争一刻不曾停止,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来证明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上海市政府台办巡视员李雷鸣表示,“1945年日本对台湾殖民统治结束,中国恢复对台湾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结束近代民族屈辱的重要时刻,举行这个研讨会,重温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他说,70年来,台湾与大陆命运相连,两岸同胞荣辱与共。7年多来,在两岸双方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康庄大道,取得了丰硕成果。

  李雷鸣指出,当前,两岸关系又走到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十字路口,岛内部分人士拒不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他强调,不管台湾政局和国际形势如何变化,都不可能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事实和法律依据。两岸关系决不能走回头路,不能再让“台独”分裂势力破坏台海和平稳定。两岸合作、共谋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理应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奋斗目标。

  特邀嘉宾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会主席团主席张荣恭回顾了乙未割台后台湾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肯定了两蒋时代对中国大义的坚守,并呼吁有关各方高度警惕未来台海可能出现的动荡,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他同时强调,两岸应该通过共用史料、共写史书来建立共同的认知。

  会议期间,与会的专家学者就2016年台湾选举与两岸关系,以及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调整等议题进行了讨论。与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指出,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架构的两岸关系就是两岸的现状,维持现状的关键就是要维护“九二共识”的存在。学者们认为,两岸和平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两岸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进彼此理解和认识,化解彼此分歧,为两岸共同繁荣而努力。台湾地区2016年选举不应该对两岸关系会构成冲击,台湾地区的政党需要摒弃“台独”立场,有责任维护“九二共识”带来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任何破坏两岸共识基础的发展都是不能被两岸人民所接受。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