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房价猛跌 台湾地产业出现“冷秋”

2015年10月28日 08:54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 

房价猛跌 台湾地产业出现“冷秋”  来源:央视国际

  一如台湾经济持续停滞下行,台湾的房市也面临近年来罕见的“冷秋”。除了“大选”,“房价下跌”已是岛内民众最关心的话题。台北市长柯文哲在去年竞选时还大声疾呼要“压低房价”,但最近也改口称“不会打房”“营造业一垮,台湾就完蛋了”。

  “房市进入冰冻期,怎一个‘惨’字了得。”台湾《中国时报》27日报道称,据台湾房屋中介业统计,今年1至9月全台房价平均跌幅5%至8%,台北市大安区与信义区豪宅跌幅逾8%,部分案件跌幅更高达15%,全台6都房市交易量年减近20%,双北市(台北、新北)交易量惨跌22.7%,量缩价跌。受房价下跌影响,民众持币观望心理趋强,房市撮合期(从有交易意向到交易完成)也因此拉长,目前中价位房屋成交约需80至90天,台北市大同区某豪宅的撮合期长达1年,北部某预售屋今年至今零成交。据台“内政部”统计,今年1至8月全台不动产买卖件数为18万栋,比去年同期下降33%。

  谈到台北市房价的下跌,许多人都会以台北市大安区的“大安国宅”(位于台北大安森林公园旁)及“成功国宅”(由军眷区改建)这两处为例,“大安国宅”目前售价每平方米约合人民币4.5万元,而两年前“大安国宅”成交最高峰时每平方米约合人民币5万元,价格下跌一成。“成功国宅”也是下跌一成左右。这两处住宅均为房龄约二三十年的老房子,但一直是台北市“中古屋”的抢手货,过去这两处住宅旁边到处是房屋中介公司的店面,随时有人看房、买房,中介人员工作繁忙,但《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到“大安国宅”旁散步,看到四五名中介拿着传单到处散发,无人驻足问津。记者获悉,有中介人员以前背名牌包,现在收入大减,还要到早餐店兼差。

  永庆房屋经理黄舒卫对《中国时报》透露,信义区的豪宅,每平方米大约从17万元(人民币,下同)跌至15万元。据国泰房地产指数报告,第三季度全台房价每平方米均价约合人民币1.7万元,台北市每平方米约合4.8万元,比去年同期的1.7万元、5.1万元,分别下降约4%和5%。天时地利不动产总经理张欣民说,目前只是初跌段,未来3至5年恐再跌两到三成。台经院景气预测中心主任孙明德称,现在营造业就像被击倒、正倒数计秒的拳击手,“已站不起来,只是还在硬撑”。

  据台湾“东森新闻”27日报道,房产业人士近日持续批评台当局“打房打过头”,对此,台“财政部长”张盛和26日称,台湾有3.6万平方公里,却有7500家房屋中介,像7-11便利店一样多,但“买房子不像买矿泉水那么简单”,在房市最盛时一年交易也仅有40万户,分给7500家,平均每家也分不到几户,简单一想就知道,市场没办法支撑这么多的房屋中介人员。27日,张盛和又在“立法院”称,房屋中介业开店、关店完全是市场机制,当局没有打压的意思,如果市场机制让他们存活,要继续开店都是可以的;目前房市僵持不下,卖方不愿意降价,买方认为房价还有降价空间,市场目前仍在盘整。

  对于张盛和的说法,台湾房仲公会全联会理事长林正雄痛批“冷血”,表示房屋中介业每年缴税贡献给当局,当局怎能用一连串错误政策打趴房市后,再对房屋中介说这种风凉话。台湾房屋总经理彭培业称,香港人口700万余人,一年房市交易量为6.6万户,房屋中介约有3200家,台湾房屋中介店密度其实小于香港。

  关于此轮房价下跌的原因,台湾《经济日报》分析称,经济持续不景气,导致民众薪资“十年未调”,加上房价持续高企,这是房市不振的根本原因。不过也有岛内业者认为,房市走空的主要原因是当局对房市政策不友善,引发市场信心不足,民众观望,再加上市场资金外移至日本、东南亚与美国投资不动产。

  由于房价过高引发民众强烈不满,台湾当局从去年以来密集出台各种“限房令”。台湾《联合晚报》报道称,去年初台“财政部”宣布将豪宅、预售屋、频繁买卖自用住宅等三大类型交易列为查税重心,随后6月台湾“央行”也出台打压措施,将豪宅的贷款成数上限至5成。而各地方政府也“大打出手”。以台北市为例,去年7月先是对完工新屋课征加税版房屋税,今年7月又实施全台容积率奖励上限以增加供给量,10月再要求房屋中介业调查实施不动产说明书,要求房屋中介业调查对象周边上百个项目,直接增加成本;明年1月还要出台房地合一税。

  《中国时报》27日的社论称,台湾房市确实已出现泡沫化现象,房价适度下滑,稍消化房地产泡沫,对经济、社会都是正面影响,但房市如果不是和缓的软着陆,而是快速下跌、萎缩的硬着陆,则对经济冲击与杀伤力过大。此刻不宜再过度加大“打房”力道了,反而当局与社会该关注如何让房市软着陆,减少对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冲击。(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萧师言 特约记者 周礼)

【编辑:朱念】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