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访台学者吴大任:两岸应寻产业互补新模式

2015年12月25日 11: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台北12月25日电 题:专访台学者吴大任:两岸应寻产业互补新模式

  中新社记者 贾靖峰 陈小愿

  岁末,两岸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掀起投资热。台湾台积电宣布以30亿美元(约合987亿元新台币)在南京设厂,大陆紫光集团斥资668亿新台币收购台湾两大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矽品、南茂部分股权,市场效应备受关注。

  ICT产业的往来热度,显示两岸产业调整期的矛盾与融合,带来趋势性的启迪。台湾产业经济专家、中央大学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大任25日就相关议题接受了中新社记者专访。

  近年来,两岸经济依存度提升,大陆自主产业供应链亦迅速成长,台湾与周边经济体产业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业界忧心,台湾昔日代工产业优势受到冲击,经济将加速边缘化。

  吴大任指出,台湾的产业结构有其特性。与主要竞争对手韩国相比,该国以三星、现代等大规模垂直整合的制造业为代表,从原材料到成品,各生产环节都在一家企业完成;台湾则以垂直分工的中小制造企业代工为主,制造业各环节切开,由市场采购来配置,以市场机制取代大企业管理,每个环节保持较高效率,但研发、品牌创制能力弱。

  近10年,台湾最具代表性的ICT产业出现了两个极端案例:一是曾有很高市占率的HTC品牌手机由盛转衰,二是从不做品牌的台积电长盛不衰,成为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厂。吴大任认为,这印证了一个事实:台湾的经济体量和产业结构不足以承担研发创制、品牌经营的风险。

  经过上一轮产业调整,台湾传统产业外移,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出口成为其主要经济动力。最具代表性的代工产业,已与欧美跨国企业形成了稳固的合作;新品研发阶段,双方就开始磨合设计方案,使得代工厂商获得部分技术转移、提高了制造能力,使其竞争力难以撼动。

  未来两岸各自应有怎样的产业定位?吴大任分析,台湾企业甘于只拿产品10%的代工利润,而大陆成功企业多具备强烈的开拓性而不安于代工,大陆市场亦有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品牌。

  在产业寻找定位的同时,两岸应怎样互动?台湾当局“经济部”投审会本月21日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陆企投资台湾金额同期锐减超过65%,可见陆资入台壁垒产生了影响。吴大任认为,“大陆企业进行大量并购可能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因为并购可能导致管理成本升高;反倒是欧美与台湾的“品牌+代工”合作模式,值得复制。

  两岸产业调整应遵循哪些规则?吴大任希望,两岸当局和企业都应尊重市场规律。台湾若要赢得大陆和其他地区订单,应着力保持自身在制造业上的结构特性,增强自身竞争力。

  “两岸不应该是产业竞争关系”,吴大任认为,两岸要顺应各自产业调整趋势,大陆加速完成产业升级,创设国际大品牌、建立跨国企业,而台湾发挥传统优势、专事代工,两岸各司所长,形成产业互补新模式。(完)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