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峡两岸学者山西呼吁:传承炎帝文化 找回文化自信

2017年05月05日 14: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海峡两岸学者山西呼吁:传承炎帝文化找回文化自信
    海峡两岸的数位学者呼吁传承炎帝文化,找回文化自信。图为3日举办的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高端论坛现场。 李娜 摄

  中新网晋城5月5日电(记者 李娜)正在山西省晋城市进行的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上,来自海峡两岸的数位学者在演讲或发言中不约而同地呼吁面对农耕文明传承危机,要传承炎帝文化,找回文化自信。

  4日,晋城市,神农炎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座谈会上,台湾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原主任林安梧教授表示,中国文明多元而互通,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交谈和对话的作用,需要保护和发展。

  他在3日举办的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高端论坛上曾表示,“我们中华民族很独特,是一个天下的概念,是一个国家的概念,不是强控制系统,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这并不是生物学意义的,是文明、文化意义的,是我们共同心灵,是回到心灵的家乡。我们所说的同胞,不是血缘意义,是文化意义、人文意义。中国人从来没有中国人优先的想法。”

海峡两岸的数位学者呼吁传承炎帝文化,找回文化自信。图为4日的神农炎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座谈会现场。 李娜 摄
海峡两岸的数位学者呼吁传承炎帝文化,找回文化自信。图为4日的神农炎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座谈会现场。 李娜 摄

  他认为,这种传统是伏羲、神农和黄帝缔造的,炎黄文化代表和平主义、大同主义和天下主义,农耕文明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以德行仁,“这一百年来,我们是在以戕害文明和传统的方式换来发展,现在经济腾飞了,大家又回想起要注重生态,注重人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种文化修复可能需要三十年时间。”

  山西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刘毓庆将中华文明概括为以天人一体为基础的仁学知识体系和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他认为,这种能够为世界和平、为人类继续生存起到积极作用的文化,应该继续传承发展。

  但他也发现,以农业文明为根基的中华文明正面临危机,“我们失去起码的自信,比如厕所写英文,不写汉字,生下孩子,姓乔起名乔治,姓罗起名罗伯特。中华文明之根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在农村,但农村遭受极大破坏,大树的根离开了土壤,在城镇化中消失。礼到哪里去生根?”

  目前,中国很多城市办起国学班或者国学大讲堂。但刘毓庆认为,这种在讲台上传承的是中华文明的知识,而不是精神,精神是靠践行的。

  他表示,农村是培养中华文明的最好地点,“在农村生活,家里养着鸡、猪、狗、羊,地里种着庄稼,这一切都是生命体,人和生命体在相互关爱中成长起来,人情能连起来。中华文化传人如何培养,炎黄文化是什么,能够做什么?很多人在研究,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来。”

  4日晚间,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侯文宜表示,应该把高平炎帝陵打造成一个中华民族古文明发源地和寻根问祖基地,“大家来这里不是简单的旅游,人都要寻根问祖,这样慢慢地会内化成情感、信仰。”

  对于文化断代,她认为没必要太过担忧,“以前所有庙宇祭祀全停止了,现在又续上了,这就是文化的血脉和不断性,会永远地传承下去。”(完)

【编辑:刘湃】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