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扎根北京,台湾青年给出理由

2018年01月28日 18: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1月28日电 题:扎根北京,台湾青年给出理由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2015年以来,中国大陆已在南北多地设立50多家两岸青创基地,也出台多项惠及台胞的政策,提供生活、工作的多重便利。如今,越来越多台湾年轻人选择“西进”,而北京是他们的首选地之一。

  ——“真正的发展机会在大陆”

  中关村是寻找台湾年轻人的一大去处,这个北京曾经的电子商品交易中心,现已蜕变成知名的创业基地,聚集不少创业台青。

  分别在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大学攻读本科及硕士学位的林奕伶,已经“登陆”三个多月,从台湾工薪阶层投入到北京“双创”潮中。

  研究生毕业后,林奕伶曾在台北多家青创企业工作,还曾任职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台湾分公司,收入可观。但在她眼里,台湾企业主只会削价竞争,思维容易被较小的市场束缚,没有办法“做大事”,也不希望员工进行过多的创新尝试。

  2017年9月,林奕伶决定离开家乡,收到了包括东南亚、大陆公司在内的多份邀请。一番了解后,她看到北京的青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与台湾形成鲜明对比,毅然选择了工资水平并不算优渥的中关村创业公社孵化企业。

  如今,在同辈青年因气候、交通、居住环境等原因对赴北方求职仍有畏惧的情况下,林奕伶认为,台湾更需要有人认识北京市场、拥有在此深耕的经验。

  目前,她从事财务咨询工作,并计划先在此工作三至五年,待完整观察大陆创业市场的运作规律后,再决定下一步的职业规划。

  ——在北京“只要你肯干、企业就肯给”

  同样在2017年到北京工作的林立伟,在台北大学就读期间曾多次参加交流团、到大陆各地参访,还与一位江苏赴台交换生成为恋人,至今已五年。本科毕业后,他考入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从宏观角度学习了解对岸,还到上海复旦大学交换了一学期。

  服完兵役后,林立伟去年2月参加了北京市台办举办的交流研习营,在某中美合资医院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实习。结束后,他与医院签订正式合同,目前负责化学药品管理。

  据了解,当初研习营中的许多学生都已留下,在北京医疗、互联网、保险企业中继续任职。

  说到留在大陆的原因,这个略带稚气的男生很是务实。他说,和台湾职场新人长期维持的“22K”(月收入2.2万元新台币)相比,在北京“只要你肯干、企业就肯给”,每多待一年,薪资水平的调涨幅度有明显变化。此外,即将毕业的女友也有计划来北京工作,两人共同奋斗更让林立伟巩固了扎根的想法。

  ——“要将怎么挣钱的本事带回去”

  多年前,来自花莲阿美族群的青年杨品骅偶然到北京雍和宫附近的玛吉阿米用餐,对这家风靡京城的藏餐厅着了迷,遂辞职转行,尝试将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向北推进”。

  2017年2月,他的酒吧在雍和宫旁的五道营开业。小店内,不同族群的图腾元素在墙画、装饰品上呈现,色彩斑斓、独具一格。

  杨品骅说,台湾少数民族文化长期囿于岛内政治争斗且被标签化,将其作为噱头的店铺多以短期招揽游客为目的,加之新鲜感不足,长期运营往往结果不理想。

  “北京对不同文化有包容、开放的姿态,这里的人群对沉淀过后的小众产品特别有感。”他希望,在北京能将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带向国际。

  而商贸平台不够健全、缺乏与市场对接通路、人才遴选机制不完整……台湾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在大陆的推广还处于初期,面临诸多挑战。

  除当酒吧老板外,这位台湾政治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还着手一项计划,不仅要让大山里的年轻人跨过海峡、进入大陆都市,还帮助台湾少数民族地区的农副产品远销大陆各地,提高乡亲收入。

  坐在酒吧里聊未来规划,他设想的不少环节已一一落地成为现实。在北京打拼十年,杨品骅非常肯定,他还将在此继续扎根。(完)

【编辑:陈海峰】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