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评台湾经济:结构性问题难解 缺乏新动能

2018年02月01日 14:23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参与互动 

  蹒跚复苏与“茫”然前景——2017年岛内经济回顾与展望

  2017年全球经济呈现出稳健复苏态势,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出现了自金融危机后的首次同步温和扩张,全球经济进入上行周期,且上行力度不断增强。在全球景气尤其是两岸经贸带动下,台经济指标与过去两年相比有所好转。但与同等水平经济体相比,台经济复苏力度明显不足,“蹒跚”向上。展望2018年,虽国际经济形势继续向好,但台经济面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两岸关系持续对抗、岛内经济结构性问题难解等多重困境,未来走势难以乐观。

  一、2017年经济回顾

  总体经济增长

  2017年,台GDP摆脱过去两年1-2%之间的低迷,出现小幅增长,据台“主计处”统计,全年GDP增速2.58%,总额5712亿美元,人均GDP为24269美元。虽然台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年初普遍预期,但在去年基期(1.41%)较低情况下,与全球及亚洲同类经济体相比,台经济增长水平相形见绌。据IMF估算,2017年台经济增长率仅为2%,全球经济增速为3.6%,亚洲经济增速为5.6%,在亚洲四小龙其他国家与地区中也排末尾;据亚洲开发银行的预测报告指出,亚洲GDP增长率达到6%,香港(3.7%)、韩国(3.1%)、新加坡(3.2%),均高于台湾(2.3%)。自2015年起,台经济增长速度就低于全球经济增长平均值,并长期处于四小龙末尾,从一定侧面反映出台经济无法跟上全球经济复苏大势,出现结构性问题。

  从内外需表现看,台经济增长主要靠外需拉动,前三季外需对经济增长贡献达到1.7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65.3%,而内需贡献仅为0.93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疲软成为台湾经济增长的“最大痛点”。2000年以来台投资率(投资占GDP比例)呈下滑趋势,据台“主计处”统计2017年台投资率仅20.73%,再创17年新低。

  贸易形势

  1、进、出口均表现亮眼。台对外进、出口过去连续两年出现衰退,为历史罕见。今年在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扬、国际通讯产品销量提升带动下,台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全年贸易总额达到5769亿美元。从外销订单看,台全年接单金额达4928.1亿美元,年增长率达10.9%,创历史新高,ITC产品占其中的45%-48%,大陆及香港是拉动台外销订单增长的主力,增幅达到14.5%。出口方面,全年累计出口3173.9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增幅较快的为机械(21.1%)、基本金属及其制品(18.4%)、电子零组件(15.5%)、橡胶及其制品(15.3%)。从出口地区上看,与台产业供应链关系密切的亚洲占台对外出口比重超过7成。进口方面,全年累计进口2595.1亿美元,同比增加12.6%,增幅较大的为矿产品(26.5%)、基本金属及其制品(21.9%)、电子零组件(17.8%)。

  但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快速增长与新台币升值有密切联系,年内新台币汇率上扬6.2%,据岛内媒体估算,若换算成以新台币计价则出口仅增长7%。

  2、两岸贸易是台外贸增长的重要动力。据大陆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两岸双边贸易总额为1.35万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达到14%,占大陆外贸总额的4.9%。其中,大陆对台出口为2979亿元,同比增长12.2%,进口1.05万亿元,增长14.5%,贸易逆差7534亿元,逆差额扩大了15.4%。据台“财政部”统计,2017年两岸贸易总额为1818.41亿美元,其中台对大陆(含香港)出口总额1302.8亿美元,增长16%,高于东盟(14.2%)、欧盟(11.2%)/美国(10.3%)和日本(6.3%)等地,对大陆出口增量贡献了对台出口增量的48.57%,台对大陆贸易依存度达到40.8%,是近7年来的新高。

  3、对东南亚国家贸易增幅较快。年内,东盟主要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在台商前期投资带动下,1-12月台对东盟国家出口585.5亿美元,年增长率达14.2%,创6年同期最大增幅。其中对新加坡出口(176亿美元)最高,年增长率达9.1%,其次对越南(105亿美元)、马来西亚(103.7亿美元)出口均突破百亿美元,双双创历年新高。自东盟进口额达310.65亿美元,年增长14.4%,创下近7年来新高。

  内外投资情况

  1、FDI在基期较高的基础上大幅下降。据台投审会统计,1-11月,台核准侨外投资件数为3064件,较上年同期减少0.94%,吸引投资金额61.12亿美元,同比大幅减少42.52%。但由于2016年全球半导体龙头企业加大在台投资布局,台吸引 FDI金额为10年最高,增长幅度高达130%,因此基期水平较高。今年台湾吸引FDI虽有下降,但仍为2008年以来的次高水平。

  2、对外投资整体下降,但对东南亚国家投资增长较快。1-11月,台对外投资件数431件,下降7%,金额为89.04亿元,同比下降21%,是连续3年增长后首次下降。但年内,在东南亚国家经济快速增长,投资环境吸引力增大、蔡当局积极推动“新南向”政策以及台商因成本考虑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多重效应下,台对东南亚及南亚国家投资大幅上升。1-11月,据台当局统计,台核准对“新南向”国家投资达36.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9.22%,其中对澳大利亚(2408.88%)、泰国(963.72%)、菲律宾(847.87%)、马来西亚(372.34%)及印尼(140.11%)等国投资金额均有大幅上升。其中重大投资案包括台塑对澳大利亚投资5.9亿美元从事矿产事业、“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对泰国投资4.71亿美元、国泰集团对马来西亚投资2.68亿美元等。

  3、对大陆投资持续上升。由于大陆出口回升、经济稳定增长,电子业台商加大对大陆投资力度,特别是面板、电子零组件、电脑周边等厂商表现明显,台赴大陆投资保持增势。据我商务部统计,若涵盖通过英属维尔京、开曼群岛等自由港的第三地转投资,今年1-11月,大陆实际利用台资44.3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0.63%。

  产业发展

  1、半导体产业仍是台重要支柱性产业

  2016年台半导体产值2.44万亿元新台币,创造21.4万人就业,是台经济重要支柱。2017年1—11月台制造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3.97%,主要仍依靠半导体产业拉动。全球对半导体高阶制程需求扩张,带动了岛内晶圆代工、IC制造等产量攀升,1-11月电子零组件业产值同比增加6.13%,在制造业中的占比达到28.25%,其中半导体业年增长率10.56%、液晶面板及其组件业年增长率11.09%。

  2、大陆经济转型对台产业辐射影响增大

  大陆经济转型升级、去产能及新经济发展等对台产业辐射逐渐影响增大,两岸产业联动性增强。一是机械设备业。年内,随着大陆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各省市加速机器换人进度,对智能自动化机械、半导体设备及工具机需求扩大,是台机械设备产业快速的重要原因之一。1-11月,台机械设备产业产值增长12.29%,台机械产品对我出口23.53亿美元,大幅增长45.3%。占机械设备产品全部出口额的32.6%。其中第4季度对大陆(包含香港)机械产品出口贡献率达到50%。二是钢铁业。台钢铁业产值曾在2008年创下15379亿元新台币的历史高点,金融危机后,全球需求放缓加上我钢铁产能加速扩张,导致台钢铁产值自2012年开始下滑,至2016年产值萎缩至9136亿元新台币。2017年我钢铁去产能成效明显,成为台钢铁产业复苏的重要原因。台钢铁业上半年产值为5591亿元新台币,全年有望重回兆元产业行列。

  3、经济发展缺乏新动能

  当前,以资通科技革命和制度创新为基础的“新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但台产业发展仍固守既有贸易优势,制度因循守旧,在新形态全球化中竞争力逐渐丧失,两岸差距逐渐扩大。

  金融市场

  今年岛内股市、汇市均十分活跃。2017年内美国科技类股大幅上涨,台美在ICT产业上结合紧密,股市联动效应明显,加入外资涌入,集中于“苹果系”概念的权重股,带动台股大盘持续增长,出现历史上第四次“万点行情”。截止12月29日,台股连续站上万点达156天,全年涨幅高达15%,市值从27.25兆元新台币上涨至31.32兆元新台币。下半年台散户回笼有明显增加,成交量也有所恢复,日均交易量达1000亿元新台币以上。

  汇率方面,2017年新台币汇率一路走扬,全年涨幅高达8.19%,对美元汇率从32.26升值到29.848。汇率大幅上升给台寿险业及以美元计价代工的电子行业带来巨大汇损压力,据台“金管会”披露,1-11月台寿险业汇损高达1623亿元新台币。

  民生指数

  2017年,台民生指数较为稳定,1-11月失业率为3.77%,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微升0.62%。经济有所复苏,民生指数稳定,但民众感受不佳,低薪是民众对经济增长“无感”的主因。自2000年起,台实质薪资即陷入停滞甚至倒退,从GDP分配面结构来看,受雇人员报酬占GDP的比例1990年为51%,2016年已下降至43.81%,普通劳工薪资与经济增长脱钩,无法从经济增长中受惠。2017年1-11月,台经常性薪资平均为39899元新台币,扣除消费者物价指数,实质薪资为37762元新台币,低于2000年同期的37762元新台币。

  二、2018年经济展望

  2017年台湾年度汉字选出“茫”字,在经济领域,产业增长缺乏亮点、民众获得感不足、投资人信心缺乏,展望2018年,恐也难以摆脱茫然态势。从外部环境看,国际主流预测机构均调高对全球经济增长率的预测,总体经济形势比2017年更为乐观。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两岸关系对抗,以及岛内经济自身结构性桎梏难解,给台湾经济未来增长投下阴影。近期,台多家机构对2018年经济增长率做出预估,台“主计总处”(2.29%)、台经院(2.34%)、中研院(2.43%)、台综院(2.31%),中经院(2.18%)的估值均低于2017年台经济增速。

  积极因素

  1、全球经济出现明显复苏迹象。IMF表示,当前世界经济正在经历自2010年从全球经济衰退暂时反弹以来最广泛、最快速的增长期,IMF称2018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9%,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明显增加。在主要经济体表现中,预计美国GDP增长将达到2.7%,欧元区经济出现10年以来最强的扩张趋势,增长率达到2.2%。全球经济保持稳定向上,贸易投资活跃, IMF将今年全球贸易量成长率上调0.6个百分点,达到4.6%,将为台经济增长提供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2、中国大陆经济稳定增长,两岸经贸将对台经济起到持续拉动作用。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有三分之一由中国大陆贡献,近日,世界银行、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纷纷上调对2018年经济增速的预期,认为中国大陆经济将保持强势增长势头,继续发挥全球经济“主引擎”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改造传统产业与创新发展蕴含着巨大潜能,为两岸新经济合作创造巨大空间;“一带一路”的持续拓展与推进,也为两岸产业合作创造新的机遇。

  3、在台当局政策拉动下,台内需有望增温。一是对军公教群体加薪3%。1月底,该案已获得“三读”通过,春节前即可实施,加薪会形成一定的社会氛围,带动民营企业跟进,将对台消费产生一定刺激作用。二是降低个人所得税。日前台通过较大规模的所得税改革,尤其大幅调升个人所得税的抵扣额,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众可支配收入。三是前瞻基础建设进入实质实施阶段。台当局2017年通过总预算额高达8824.9亿元新台币、规划于8年内完成的“前瞻基础建设计划”,2018年进入实质实施阶段。年内将以特别预算的方式支出896.02亿元新台币,大规模公共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将对经济起到一定拉抬效果。

  消极因素

  1、贸易、投资日趋严峻。特朗普上台后,大力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反映在经济领域即加强贸易保护,吸引资金回流本土、新增国内投资。其一,年初,美国即大幅提高洗衣机及太阳能面板进口关税,在贸易方面美国新的单边行动的可能性大幅提高,为2018年全球贸易投下阴影;未来中美之间贸易冲突与摩擦的可能性也逐步提高,恐将给台对外贸易带来严重冲击。其二,美国减税、加息,将对全球资本流动和产业分工产生冲击,2017年台塑、鸿海等岛内大企业纷纷出走,赴美投资,贸易保护主义、劳动力成本相对下降,页岩油带来的能源价格优势,刺激了企业赴美投资动因,未来台产业空洞化危机恐将加剧。其三,汇率对台经济影响的冲击不可小觑。2017年年初特朗普即对美元汇率发表强硬言论,改变对强势美元的政策支持,年内美元兑一篮子全球主要货币汇率贬值幅度高达14%,难免不让人产生美国正在谋求“弱美元”走势。台湾浅碟式的经济特性,极易受国际金融环境影响,台币不断升值对贸易、个别产业将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也加大了企业赴美的诱因。

  2、两岸关系“冷对抗”持续。蔡英文上台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既有经济制度化合作完全停摆,同时在对外经济政策上极力靠近美日、大力推动“新南向”,为两岸经济关系深化制造障碍。两岸政治关系对抗严重干扰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尤其在未来服务业及两岸新经济合作领域,产业深化合作难以推动,对台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3、岛内社会矛盾累积。蔡当局上台以来,实施一系列经济社会改革,如“劳基法”修订、年金改革,引发劳资双方激烈对抗、军公教群体巨大反弹,各种社会负面效应逐渐累积,并反作用于经济基本面,成为阻碍台经济发展的内部不稳定因素。

  4、台自身经济结构性桎梏难以突破。其一,“五缺”问题(缺水、缺电、缺工、缺地、缺人才)日趋严重,民间投资动力尤显不足。其二,产业发展缺乏新的支撑点,出口代工为主的产业模式难以为继,“新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其三,能源逐渐成为制约台经济发展的短板。蔡当局上台后盲目推动能源转型,实现其“非核”目标,出台“全民种电”方案,将“绿能”列入发展重点产业,今年初已将再生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20%“入法”,但短期内绿能供应占比过低,无法快速提升,未来恐对台投资环境及产业发展将产生深远不利影响。(作者:柳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编辑:王忠会】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