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北华山1914“掌门”王荣文:从事文创即是追求美好生活

2019年05月28日 13: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济南5月28日电 题:台北华山1914“掌门”王荣文:从事文创即是追求美好生活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虽然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早,但IP变现(意为利用知识产权盈利的商业模式)这个词仍然新鲜。”成功运营台北知名文创园区华山1914近12年,王荣文却不认为文创是可以在岛内立即变现的产业。

  作为“情系齐鲁——两岸文化和旅游联谊行”参访团团长,王荣文近期率百余名两岸文化界人士在山东考察。

  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他谈起自己对两岸文创产业发展的看法。

  台湾早期,文创产业发迹源自都市更新的需要,从空间上推动老旧社区改造;之后衍生出业内有关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的争论。王荣文分析,后者强调挖掘故事和历史,早期的文创产品借此方法吸引消费者注意。

  “台湾人‘自命清高’,即使很早开始重视保护著作权及智慧财产权,却始终坚持‘文创即追求美好生活’的简单概念。”王荣文说。

  相反,大陆近年在论证文创地产、文旅商业、特色小镇以及IP变现方面有了更为清晰的商业模式。随着两岸业界交流逐渐频繁,王荣文接到过多座大陆城市的文创产业合作邀约,但绝大多数因无法给予快速变现的方案而告吹。

  “大陆城市发展步调快,台湾没法相比,我们在台湾的成功经验也无法在大陆复制。非要有一些经验借鉴的话,我会提文创产业的在地化以及寻找相关的在地人才。”

  谈到“产业在地化及在地人才”,此行随团的台湾青年张呈远引起了王团长的注意。

  张呈远来自台湾云林,学习鼓乐的他八年前选择在文化氛围相对淡薄的家乡组建乐团。度过多年的艰难期,一个排练场建在田间地头的现代化乐团初具雏形。

  像张呈远这样携艺术文化事业回乡经营小型剧团、展览机构的台湾年轻人,近年在各地如雨后春笋。王荣文认为,从经济角度考量,在云林组建乐团是生存不下去的,但显然他更看重的是打鼓本身,并抱着“认识地方、认同地方、荣耀地方”的想法实现长期经营。

  王荣文感同身受,“张呈远们”的愿望与40年前自己那一代文人投入文化事业的初衷异曲同工。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王荣文胸怀改造社会的满腔热血进入彼时欣欣向荣的出版行业;后来成立自己的公司,旗下远流出版逐渐成为华语出版界的一面招牌,将金庸、李敖、柏杨等大批文学大家招致麾下、出版代表作。

  2007年,远流出版与其它两间公司组成联盟获得了重构台北华山艺文特区的机会。同年底,华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民间简称为华山1914)开始营运。时至今日,该地展览云集、演出不断,是全台最热闹的文创社区,也被文艺青年视作到访台北的首选地之一。

  新的事业引来更多关注,但王荣文从不认为自己离开了出版行业、另起炉灶。他觉得,纸本出版、数字出版和“空间出版”一脉相承。他过去是把“聪明脑袋们”的作品透过传统出版物传递给受众,华山1914则是将新世代中“聪明脑袋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想法,经由文创产业展现。

  至于这个时代什么样的生活算是美好?王荣文表示个体看法不同、难形成统一答案。但他笃定,社会积极为年轻人提供一个相对公平舞台以“寻找各自生命的出口”,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完)

【编辑:王诗尧】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