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蔡英文对香港问题说三道四 香港网友嘲讽

蔡英文对香港问题说三道四 香港网友嘲讽

2020年05月28日 09:47 来源:环球时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蔡英文又搞“人道救援方案”对香港问题说三道四,香港网友嘲讽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张天行】继扬言不排除停止适用“香港澳门关系条例”(简称“港澳条例”)后,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27日再度对涉港国安立法说三道四。有台媒称,台湾跟着国际一些势力“喊打喊杀”,只怕两岸关系覆水难收。况且当年即便是大陆《反分裂国家法》立法时,台湾都没有停止适用“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此时又何必急着出手?

  声称台湾要“加紧预判”

  蔡英文27日出席民进党中执会之前接受采访称,最近大家都很关心香港情势发展,“台湾非常期待香港自治、对自由与人权的保护都不要受到进一步侵蚀。我们严正呼吁中国政府要悬崖勒马”。她透露已与“行政院长”苏贞昌讨论并达成共识,由“行政院”组项目,对港人提出“人道救援的行动方案”。至于是否要完备整个庇护机制、修“难民法”,蔡英文称,现在的法律尤其是“港澳条例”的规定是足够的,可以为港人提供必要协助,让他们可以到台湾居留、生活、工作。此外,台“外交部长”吴钊燮接受美媒采访时预测,北京趁国际社会忙于抗疫时推动涉港国安立法后,下一步可能对台动武。蔡英文称,确实在这个阶段要求相关单位、部会加紧预判。同一天,台“行政院”发言人称,陆委会正盘整相关资源,对港人居留、安置、照顾进行完整规划。

  “港澳条例”是台湾当局为香港与澳门在主权回归后,与香港、澳门之间的各种往来而制定的条例,1997年3月18日通过。目前香港居民在台工作、入籍等都受“港澳条例”规管,和大陆居民所受规管相比较为宽松。台媒直言,蔡英文27日的表态是故作姿态,与日前截然不同。她之前在脸书称,“香港的情势发展,政府始终高度关心。依据港澳条例第60条,香港情势一旦发生变化,可停止适用该条例一部分或全部”。

  香港网民语带嘲讽

  国民党“立委”郑丽文称,蔡英文连“港澳条例”都不愿意动,可以说完全缺乏接纳港人的诚意。国民党党团总召集人林为洲27日质问道,“蔡英文声称和香港站在一起的文青用语,讲了很多次,但具体行动在哪里?”新党发言人王炳忠说,世界各国不管怎样的制度和政体,都不会允许暴力颠覆政府,也不会接受外国干涉内政,涉港国安立法不是特例,美国也有相关规定,“只有台湾把实际上用暴力颠覆政府的太阳花捧上天,将美国对我们政治的干预视为理所当然”。他称,蔡英文扬言必要时启动“港澳条例”第60条,也就是“弃港”。民进党煽动香港“反修例”,现在再准备“弃港”,就像她现在用各种法律整肃统派,的确切断了一切通过和平交流促进统一的可能,“但这究竟是让台湾变得更安全,还是更危险?”

  不少香港网民对民进党当局语带嘲讽,质疑台湾需要香港多,还是香港需要台湾多?谁制裁谁还没搞清楚吧。有人称,大陆人已经不去台湾旅游了,是嫌港人去台湾太多吗?就算切断和台湾交往也没问题,看看谁的伤害比较大。还有人认为,民进党当局此举是一石二鸟之计,一方面讨好了特朗普,追随美国搞所谓制裁;另一方面关闭大门,不让香港“黑暴”到台湾,“毕竟做得了黑暴的都不是善类,台湾老百姓也不会欢迎”。

  民进党恐“未伤人先伤己”

  资深媒体人高源流27日撰文称,民进党当局对大陆没本钱又缺本事,却经常摆出一副要“台湾独立”的模样,挑对岸的最敏感神经打;等到对岸说出硬话,民进党当局又拿来宣传,说对岸要“武力犯台”,“说真的,中共要是真的被惹到必须武力犯台,民进党政府可能也只是两手一摊,要全台湾人承担苦果”。至于香港问题,民进党明里暗里以各种形式介入,表面上给人以关心港人福祉的印象,实际却是出口转内销,从“反修例”中捞取政治及选举利益。

  《中国时报》27日称,受限于疫情,美国利空出尽,对大陆手段乏力;港府手握疫情“限聚令”,加上支持港府的建制派筹组的“香港再出发大联盟”声势浩大,天平已向大陆倾斜。蔡英文贸然喊停“港澳条例”,势必影响两岸关系稳定。联合新闻网称,涉港国安立法究竟如何,不是美国说了算,台湾应有自己的裁量标准,不该盲目跟着美国起舞,轻言撤离;一旦停用“港澳条例”,蔡英文要如何定位香港人、台港关系,问题难度恐怕不亚于“修宪”,却是蔡英文自己先点的火。

  香港中评社还称,若中止“港澳条例”,港人赴台旅行将受影响,港资将被视同陆资,港人居留规定也会停止适用。而香港对于台湾的重要性远远不限于港人前去旅游、定居、投资,台湾对大陆的贸易很多经过香港,香港的金融服务对台湾经济而言不可或缺。文章说,涉港国安立法并非冲着台湾而来,民进党当局急于表态,就怕真搞出所谓制裁,未伤人先伤己,收不了场。

【编辑:苑菁菁】

台湾新闻精选: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