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梨洋村中拜谒戍台名将甘国宝——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小梨洋村中拜谒戍台名将甘国宝
2009年08月27日 01: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宁德八月二十六日电 题:小梨洋村中拜谒戍台名将甘国宝

  作者 黄慧阳

  小梨洋村位于福建屏南县南部,背倚绵延青山,面临溪流。这里不但山清水秀,还是福建历史名人、清朝戍台名将甘国宝的故居地。

  甘国宝,一七0九年出生于小梨洋村中,曾两度出任台湾挂印总兵,身影遍及福建、广东、贵州、山东、浙江等地,为两岸同胞所景仰。据载,明朝末年,甘氏五世支祖搬迁至小梨洋村肇基,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如今,走进小梨洋村,在这片充满灵气的土地上,仍依稀可见当年甘国宝及其祖先生活的痕迹。

  甘国宝故居,位于村东端,于清顺治期间所建,土木两层楼式建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据传,二百多年前,甘国宝出生坠地,地陷一坑,至今还在。

  故居正厅前有左右下廊、马弄,楼上正厅悬挂有甘国宝中武进士时乾隆皇帝御赐的“武魁”匾额和甘国宝中试后上司赠给的“会魁”金字匾。遗憾的是,“武魁”匾在“文革”中被毁,“会魁”金字匾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盗。不过,乾隆皇帝御赐的一块“福”字金匾,由甘国宝于清乾隆三十三年省亲时带回,至今仍收藏于甘国宝祖籍地漈下村。

  村后,还有甘国宝的祖墓,其地形宛如大象头部,人称象墓。据传,旧时知县上任后皆要到此墓祭奠。该墓边有两株树龄在千年以上的植物界“活化石”水松,其中一株胸径达八十七厘米。

  村尾,有甘国宝的读书楼,四周参天柳杉环绕,原为该村肇基时所建。相传,甘国宝小时候顽劣异常,其父将甘国宝反锁于亭内,命其闭门苦读;读书之余,又令其在亭前大草坪上习武,从而为他后来文武兼备打下了良好基础。

  小梨洋村习武之风尤盛,历史悠久,继甘国宝之后代代相传。村中流传的传统武术,除虎蹲拳外,还有独传棍术“六桩梅花棍”,相传乃甘国宝侄儿随其入京十年学成之后回乡流传下来。现在,小梨洋村的孩子,个个自小习武。

  村中央的“八卦亭”,亭前地面嵌一块直径一点二米的阴阳八卦大石盘,亭角还有一个重约三百斤的环形练武石,亭外有一块上千平方米的练武草坪。这些都是小梨洋村习武之风盛的见证。

  此外,村中的甘氏宗祠,取名为“继述堂”,是不忘祖先根源之意。每年前来认亲拜祖的甘氏后裔在这里汇合,举行宗族活动。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相继掀起甘国宝文化研究热,台湾、广东及省内各地的甘国宝后裔到小梨洋村寻根谒祖的日趋增多。

  现年七十八岁的福州甘国宝宗亲甘景炘表示,小梨洋村的甘国宝故居虽沧桑破损,但因其是甘国宝文化的根源,而成为一份弥足珍贵的资源,是一道架在海峡两岸的文化桥梁,更是后人无法忘却的情怀。(完)

【编辑:卢岩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