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年学者在京畅谈文化交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两岸青年学者在京畅谈文化交流
2010年03月30日 09:2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华文化在台湾有一些被淡化的现象。在台湾,多元文化是很明显的。”台湾台南昆山科技大学助理教授范盛保说。

  军事科学院台海军事研究中心博士张露回应:“台湾有多元文化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是中华文化在台湾文化建构里的主流地位是没有疑问的。”

  来自台湾“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的苏军玮说:“如果我们的文化完全相同,我没有必要坐在这里。如果我们的文化完全不同,我也不会坐在这里。”

  3月24日,由全国台湾研究会主办的第二届青年学者论坛在北京举行。围绕两岸文化交流这一主题,35位来自海峡两岸的青年学者进行了一场对话。观点有碰撞,也有交集。

  不可否认的联结

  无论对于台湾社会文化架构的见解如何,与会学者都不否认,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和传承。

  台湾嘉南药理科技大学副教授吴庆烜说:“虽然历史的变动造成了两岸今天的现状,但是两岸在文化上的联结是不可磨灭的。比如我们现在很幸运,都可以讲普通话,彼此都能听得懂。”

  苏军玮则以自身经验说明对大陆文化的亲和感:“我超喜欢看大陆的古装片,比如《康熙大帝》、《雍正王朝》,每次来大陆都买很多光碟背回台湾去。”苏军玮说,因为熟悉这段历史,她看这些片子不感到陌生。“我也很喜欢逛北京的大栅栏,喜欢六必居的酱菜。我也喝王老吉凉茶,因为我看到从清朝道光年间就有这个凉茶了。”

  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助理研究员杨为华认为,两岸30多年的隔绝并没有阻断两岸的联系,一旦两岸关系走向开放交流,两岸共同的文化认同即迅速恢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源,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不因一时一地的变化而变化。应该说,中华文化是联结海峡两岸和海内外中国人的精神桥梁和纽带,这也就是无论两岸关系如何演变,两岸民众的中国认同、民族认同始终难以改变的根本原因。

  浙江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陈凌雄说,中华传统文化对台湾社会的影响是不能否认的,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即便是陈水扁,他在潜意识里也把自己当作中国人。前些时他在看守所里说的一些话,讲到了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政治文化,从中也能看到一些中国文化因素。

  面对台湾的下一代

  两岸的文化纽带当然存在,但是岛内学者提出,岛内年轻的一代并不全部因此顺理成章地对现代大陆感兴趣。

  台南昆山科技大学助理教授范盛保说,他在课堂上曾经问学生,除了台湾人,你们还愿意做什么人。“他们的回答真的令人感到奇怪,一半的人要做日本人,一半的人要做美国人。”范盛保说,他连续几年做这个调查,结果年年如此。

  台湾政治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叶芝秀认为,学生的反应与岛内媒体大有关系。叶芝秀说,岛内媒体报道发达国家时,多以美联社、路透社等西方媒体的报道为素材进行编译,所以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媒体形象自然比较好。相反,报道第三世界或者中国大陆时,岛内一些媒体多以自采素材为主,并且以报道负面新闻为主。台湾民众每天遭受媒体轰炸,渐渐失去了对大陆或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好感。

  台湾大同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陈淑敏说:“中华文化这个词在台湾的报纸里每天都可以看到,但是这个词往往带着古老、怀旧和乡愁的感觉,或者是一个沉重的家国过程。”陈淑敏建议:“两岸文化交流时,面对台湾年轻的下一个世代,不要只用传统元素或项目作为大陆文化的代表,而应增加创新的、新起的概念或想法、展演来表达。”

  吴庆烜认为:“两岸文化交流如果可以变得更有趣,让更多的年轻一代认为,中华文化不光是古老的,而且是有趣的、很好玩的,有助于在未来真正让他们对对方有更大的兴趣。”

  由下而上,不是由上而下

  吴庆烜说,要两岸民众从文化交流得到享受,需要讲究方法。“希望民众不再受到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困扰,所以两岸文化交流的方向应该是由下而上,而不是由上而下。”他认为,有些文化交流的事情可不由政府去做,而是由民间去做。

  浙江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陈凌雄同意吴庆烜“自下而上”的说法。“在台湾,政治人物的公信力程度往往不是很高,所以和岛内民众交流不宜由上而下。”

  “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优势是,台湾的任何文化形式在大陆都能找到对应。比如佛教对佛教,道教对道教……都能交流得很好。前两年在大陆举行的世界佛教论坛上,两岸佛教界交流的效果就很好。”

  陈凌雄说:“其实,我们可以把两岸文化交流放在更宏观的框架上来看,把它作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部分。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带去了10万精英知识分子。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中华传统文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陆经历了“文革”,传统文化遭到很大破坏,但是台湾没有经历这些运动,于是传统文化在台湾得到了很好的保存。现在两岸多多往来,大陆与台湾进行文化交流,对传续和弘扬中华文化是很好的事情。” (王昭)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