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告诉我们什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艋舺》告诉我们什么?
2010年04月16日 09:3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艋舺,台北市临近淡水河的区域,清朝晚期的大陆移民在此聚居,台北的拓展从此起步,百年前的台北城以此为名。《艋舺》,一部以艋舺老街巷为背景的台湾电影,掀起岛内的观影狂潮,票房大败《阿凡达》7天过亿元新台币,创造了台北一个新的热门景点。

  《艋舺》讲了一个黑社会恩怨情仇的故事,过滤掉年少草莽、作奸犯科,渲染了一番难经推敲却摇动人心的兄弟义气、男女真情。问过几位台湾朋友,都答:“一般啊”、“都是去看阮经天、赵又廷的,明星效应啊”。

  但,《艋舺》大不一般。除了票房和柏林电影节的掌声,它还衍生出了“艋舺一日游”,游客排队争睹电影拍摄地剥皮寮老街,大年初一这条形成于清朝的小巷涌进2.4万人,香港、大陆包括新加坡的影迷直奔此处。电影中不起眼的一包老式面纸被厂家迅速复制顺风大卖,背景里的“两喜号鱿鱼羹”一夜走红成为名吃……《艋舺》捧红了艋舺。

  这绝不止于一个黑道故事和两个帅哥的魅力,《艋舺》最成功之处在于,它唤醒了一个城市的记忆,触动了所有人心中都有的一番江湖感慨。原来,现在叫万华(日据时代“艋舺”改名“万华”至今)的这个地方,有过叫艋舺的日子,那些熟视到无睹的街巷里印着惊心动魄的死别生离;原来,艰难、背叛、利义取舍的纠葛不是源自我始,它困扰着万华人也曾困扰着艋舺人……从电影中生发出的思绪延伸了人的眼界和心胸,给朝九晚五的匆忙焦虑平添了温暖和安慰。

  台北市保住了清朝小巷,令艋舺的记忆有处安身,也令《艋舺》一时无两。人如果失去了记忆就是病人,那城市呢?《艋舺》告诉我们,城市的记忆不仅是无形的文化资产,它还能变成真金白银,提升牵着所有市长神经的GDP。(陈晓星)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