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文化艺术界人士在北京探讨汉字传承发展(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两岸文化艺术界人士在北京探讨汉字传承发展(图)
2010年05月15日 18: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高清图片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社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 路梅)来自海峡两岸的近百名文化艺术界人士15日下午在北京出席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座谈会,就汉字文化及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共同探讨,并一致认为两岸应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

  座谈会分为“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的意义与展望”、“汉字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和“汉字文化艺术的推广与应用”三大议题。来自两岸的十多名专家、艺术家作了主题发言,讨论范围广泛,从传统书法艺术、汉字书写教育,到新媒体与汉字发展的结合,以及如何将汉字文化行销到世界等。两岸人士在发言中都不约而同提到,要传承和发展汉字文化,两岸必须多交流,多合作。

  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指出,汉字本身自成一体,作为表意文字系统,相对独立于汉语发音体系,成为一种稳定的语言内核。两岸虽然存在语言差异,但都共同使用汉字书写系统,共同传承着汉字文化。

  他表示,应积极整合两岸汉字文化资源,共同探讨汉字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发展相关创意文化产业,为两岸文化的发展搭建沟通合作的平台。

  台湾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指出,汉字文化源远流长,更应考虑在网络时代的冲击下,面对各种新的挑战,汉字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他表示,现在两岸正在探索建立收录两岸用语的云端计算资料库,结合先进的科技推动汉字文化的发展。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许嘉璐表示,两岸合办汉字艺术节不仅可以使中华儿女广受熏陶,更可大胆尝试两岸联合到海外举办汉字艺术展览,以更加博大的胸怀,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

  对于两岸简、繁字体的不同,台湾知名书法家杜忠诰建议,两岸相互伸出真诚友善的手,在教科书里标注出同一个字的简体和繁体,将两种字体都纳入教育体制,以突破两岸“书不同文”的困境。

  台湾博理基金会执行长陈浩则展示了他对于在未来媒体时代如何表现汉字之美、如何吸引年轻一代对书法的兴趣所做的思考。他表示,应积极探索新媒体对汉字艺术文化传承及推广发扬所能发挥的作用。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研究员丛文俊表示,当前汉字书法艺术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时期,希望能够与台湾朋友多分享经验,交流体会。

  在近4个小时的时间里,来自两岸书法、教育、出版及IT等领域的各界人士发言踊跃,互动频繁,意犹未尽。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汉字具有其独特魅力和无与伦比的生命力,两岸应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共同继承和发扬汉字文化。(完)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