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两会代表建言提高青少年体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014年03月11日 13:4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公兵、高洁)超重!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一个个字眼令人心惊肉跳,但这就是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真实写照!

  两会代表、委员疾呼:为了孩子,为了未来,我们做点什么?!

  青少年体质健康不容忽视

  全国政协委员郭层城:建立健全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测评制度。结合体育小考和中考,提高体育考试的难度标准,让体育课和其他文化课一样,避免出现练练就满分或练练就达标的现象,将体育分数提高到100分;应修订《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规条例,明确伤害的责任界定;在条件成熟时,可考虑改革高考制度,开展“体育进高考”的试点;积极营造关心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社会氛围。

  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全国政协委员杨桦:务必把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制定详实的、符合实际情况、操作性强的“青少年体育运动与体质健康促进计划”,并作为中长期发展计划持之以恒地推进落实;改革学校教育制度,修改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进一步加大体育课的比重,确保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从而使“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加强法规建设,修订沿用多年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新制定《校园体育安全条例》、《学生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等,更好地指导和保障学校体育工作依法、有效开展等。

  倡导家庭教育

  全国政协常委葛剑平:大力倡导家庭体育。家庭成员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影响子女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家长要认识到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自己承担的责任,要以身作则,多组织一些家庭体育锻炼活动,帮助孩子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同时,家长要合理、科学安排孩子的校外时间,减少孩子上课外辅导班的时间,鼓励孩子多到户外活动。

  完善学校体育立法

  全国人大代表潘永兴: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多项办法,加强和改善学校体育工作。但青少年体质下降趋势未得到根本扭转,这说明一些措施办法未得到很好落实。建议一是尽快完善我国学校体育立法,广泛吸取体育工作者的建议和意见,将实际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二是修订和完善体育法中有关学校体育的内容,设立相对独立完善的学校体育法律法规,设立学校体育执法监督机构等。

  全民健身设施考虑儿童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黄梅:新建全民健身设施时充分考虑幼儿活动需要,尽可能选在有阳光的地点,凡占地面积达20平米以上就至少安排一种可供儿童游戏的器材或设备,逐渐做到凡有公共绿地或全民健身场地就有儿童活动空间;征求居民和专家意见,参照幼儿园设备,确定常用器材目录,建议包括滑梯、秋千、攀登架、沙坑等;制定计划逐步改造现有健身设施,如每年改装5%或10%的活动点,拆除损坏严重或利用率很低的器材,增补儿童适用设备。

  加大“阳光体育”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王执礼:加大“阳光体育”推动力度。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切实负起责任,加强教育督导检查,建立经常性的巡查制度,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此外,应改革学生教育评价体系,把体育教学和学生健康素质纳入考核,作为高考成绩的重要参考。

  开放更多场馆

  全国政协委员刘翔:应通过举办体育赛事带动老百姓对体育的热爱,让青少年对每个体育项目都有一定认识。体育场馆应更多地向公众开放,让大家有更好的体育锻炼。

  雾霾中可室内上体育课

  全国政协委员黄玉斌:现在雾霾比较多,给学生上体育课(带来影响),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探讨。如果再出现雾霾,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们是不是能够在室内(上体育课),能不能保证学生们从小学到大学每天都有健身的时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必须面对的问题。

  加强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

  全国人大代表毕宏生:在学生中开展更加全面的眼健康检查;确保入校查体机构和人员的资质;开展标准化筛查、预警、建档、防治的综合防治模式;开展社会性儿童正确用眼科普教育和公益宣传;开展青少年视力低下科研工作,形成规范和标准防治技术。

【编辑:王牧青】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