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制造"非低端小商品 轨交列车"闪亮"里约

2014年06月18日 14:11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国足不哭,国货替你们攻占世界杯——而且不是球衣、哨子这样的低端小商品,是‘高大上’的国产轨道列车。”昨天在沪举行的“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上,中国北车总工程师王勇智开口后的第一句话,就引来全场一阵笑声。

  巴西世界杯激战正酣,其中里约热内卢每天约有百万人次的球迷要乘坐五条“市通郊”轨交主干线,他们乘坐的列车不少来自中国。这些每天来回奔波的流线型“身影”,俨然已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投向世界杯的一张靓丽“名片”。

  苛刻要求催生最皮实列车

  为世界杯服务的轨道列车,出自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之手,属EMU型电动车组,设计时速100公里、载客量1300人。目前首笔订单30辆列车已全部交车投运,第二笔订单60辆列车正在陆续交付。

  王勇智说,这份“世界杯订单”来之不易,因为当初巴西业主开出的要求实在太过苛刻。譬如,由于部分线路需要与铁路货车混跑,业主要求车体纵向压载负荷必须达到363吨,这足足是欧洲城铁设计标准的2.5倍,意味着即便被一辆80吨的火车以36公里的时速正面撞击,其车体也不会变形。“巴西业主挺有意思,把列车拆分成不同系统,再对照各国城铁标准,哪个严苛用哪个。电线要满足法国标准、车轴使用美国标准、焊接参照英国标准……”技术人员开玩笑说,将全球最苛刻的标准“拼”起来,就是业主的要求。

  顶着压力,北车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试验,使出了水中焊接等“绝活”,愣是拿出了符合所有要求、堪称全世界最“皮实”的列车,并根据里约热内卢高温潮湿的气候,加装了强力空调等人性化设备。“里约热内卢原来的列车又脏又吵,不少连空调都没有。现在中国列车过去了,乘客都爱坐,连续创下客流纪录,还特别爱惜。”当地曾做过一个统计,同样跑一趟车,老车上能扫出200公斤垃圾,而中国新车上还不到50公斤。

  60人“保姆团”全天候服务

  售后环节方面,中国企业提供的服务同样优秀,北车长客甚至向当地派去了一支地铁“保姆团”。

  从2012年首列EMU列车运抵当地开始,“保姆团”的人数就没有少于10人。世界杯开赛前夕,考虑到比赛期间客运量将翻番,为了确保列车不“掉链子”,北车加派人手,“团员”一下子扩充到60人之多,分成检修维护、突发故障处理应急等若干小组,赶在开赛前对所有列车做了一次“深度体检”。

  世界杯开幕后,中方“保姆”们进一步升级了维保措施,以“24小时全天候保障”的标准,每天都安排技术人员跟车,实地记录车辆运行情况,然后收录进专门制作的列车“健康档案”。如果发现有异常,不仅要在“保姆团”内进行会诊,而且要将资料直接传回长春大本营,由国内专家进行远程指导。

  凭借着优质的车辆和周到的服务,包括电动车组和地铁列车,中国产列车在里约热内卢所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算上巴西2013年向北车新下的120辆地铁列车订单,等到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时,中国产车辆将承担当地轨交线路80%以上的运力。

  中国产列车在巴西折腾出的动静,也让智利等其他南美国家有些“动心”。北车技术人员表示,巴西业主比较青睐欧洲标准和美洲标准,在这片市场上积累的经验,未来将有助于把国产列车送进欧美等高端市场。

  中国高铁走出去正是时候

  除了国产轨交车辆,在昨天的论坛上,西南交大校长徐飞表示,国产高铁近年来“走出去”的势头同样喜人,特别是近半年,土耳其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铁二期主体工程完工;全套“中国标准”的埃塞-吉布提铁路开始铺轨;泛亚高铁中缅铁路隧道即将动工……

  徐飞认为,随着中国高铁技术的成熟和口碑的逐步树立,眼下正是“走出去”的好机会,但也正因为这样,国产高铁开始面临部分具备高铁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的竞争。

  如何利用现有优势在海外“突围”?徐飞说,中国高铁不应满足于“局部布点”,应更注重建设跨国高铁线路。他为中国高铁未来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描绘出一个“三步走”的“路线图”。首先,优先推动泛亚铁路、中巴铁路和非洲铁路建设;其次,效仿日前开通运营的成都至波兰的蓉欧国际快速铁路,建设中亚铁路和欧亚铁路,贯通欧亚大陆;最后,参与美国东海岸高铁项目的竞争,将国产高铁送入北美。

  徐飞甚至提出,今后随着国产高铁技术日益成熟,未来将有能力争取参与中俄加美高铁项目,即从东北出发向北,经西伯利亚抵达白令海峡,以跨洋隧道穿过太平洋到达阿拉斯加,再从阿拉斯加经过加拿大最终到达美国。

  本报记者 叶松亭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