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深度解读《意见》:关键是给投资开门引路

2014年10月22日 15:12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深度解读·专家谈

  国务院近日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如何促进体育消费?如何培养人们的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意见》面世后,对于正在从事体育产业或准备投身其中的人,又意味着什么?对中国的体育体制将产生什么影响?昨天,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文义。

  记:《意见》的开篇即提到“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读来的感觉,“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促进体育消费”,如何“促进体育消费”?

  何:实际上,最后落点是扩大体育消费。扩大体育消费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扩大供给,一种是培养消费习惯。现在体育产品严重供给不足,像现在体育赛事、体育活动很缺乏,就像以前的电影一样供给不足,可以看的太少。为什么会导致不足?从产业的角度看,是投资不足,进不到体育产业里面去,打造不出高精尖的体育赛事。办赛创赛都是要花钱的,现在的环境是资本进不了,产权版权不清晰。消费是要丰富产品,我们要开放赛事审批权益,让企业为主体去做赛事,市场为主导。美国的四大联赛,覆盖一年三分之二的日子,几乎美国人天天都有比赛看。我们比人家多10亿人,却没有事儿干,所以说严重不足,需要大投资。

  记:看过《意见》后,您认为这对于现在就从事体育产业或者准备投入体育产业的人而言,意味着什么?

  何:实际上就是放开体育产业的产权版权,允许大家去生产体育内容的产品,像拍电影一样去做产品,这样就可以去融资了,资本就可以进入体育产业了。当然,体育内容产业和文化内容产业不同,资本进入后可以搞俱乐部、搞俱乐部联盟,职业联赛也是体育产品。

  记:使人形成一种意识,或者说养成一种生活习惯,往往是最难的,您认为应该如何培养这种健身消费意识?

  何:培育消费市场,怎么培育?在中小学、社区进行体育运动的普及,中小学体育的兴趣体育、足球传统项目的定点校等,要在校园进行普及,这样孩子们长大后走向社会,就会对所爱好的项目进行消费。

  记:《意见》中也提到了未来鼓励职业体育,提到了一些项目实现职业化,建立职业联盟,并且主张建立运动员转会权的平台等,但现在中国的运动员都是国家培养,而职业化显然与这有所冲突,这是否意味着对现有中国体育体制会有一定的变化。

  何:肯定会有调整。我们现在讲,未来要体教结合。实际国家培养已经进入了死胡同了。体校已经招不到学生了,国家体系都招不到人,最终就是关门,因此必须转换模式。从校园培养运动员,这才是正宗。前两天去调研,体校50%的孩子都是离异家庭无人管,或者因为种种原因学校开除的,从这些学生中能培养出优秀运动员吗?中国足球也是这个问题,挑选出来的不是最优秀的人,优秀的都在考大学。所以模式啊!现在已经凸显出问题了,要改了。这不像过去,优秀的人到体校,能够拿工资,解决户口,穿得好,吃得好,有利益驱使,是有优势的,有一批优秀的人会去,但现在那个路已经堵死了。

  本报记者 李远飞 J131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