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援对中国篮球助益不大 根本问题仍是青训体系

2014年11月21日 09:3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本赛季,中国篮协对CBA外援政策进行了调整,实行末节单外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本土球员在关键时刻掌控比赛的能力——自菲律宾亚锦赛以来,中国男篮一蹶不振,除却内部的不和谐因素外,本土球员关键球掌控能力的日渐下降也是原因之一。截至11月19日,本赛季CBA联赛已经打完8轮,这项新政的效果如何,格外引人关注。

  “应该说,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前男篮国手、央视解说嘉宾张云松告诉记者,“毕竟最后一节只能有一个外援出场,国内球员需要担负更多的责任,从我了解的情况看,国内球员显然更多地参与了比赛,在关键时刻起了重要作用。”

  确实,以北京男篮主场对青岛的比赛为例,李根投中的绝杀一球,源于队友朱彦西的助攻,之前,朱彦西两次投中关键的三分球,对于北京男篮来说同样重要。拥有三外援的青岛队,虽然最终遗憾输球,但队中本土球员的表现同样抢眼,张聘宇踩着三分线投中两分,一度把北京男篮逼入绝境,他全场也得了15分。

  对于中国篮球来说,这可能是好事,但指望末节单外援政策,让中国篮球的未来发生根本性改变,恐怕并不现实。联赛进行到目前为止,虽然李根的绝杀、曾令旭等几名本土球员的迅速成长令人印象深刻,但联赛由外援掌控的大格局,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

  “这种现状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能改变,毕竟每支球队的情况不一样。”张云松说,“从目前的情况看,如果这支球队的外援是团队型,诸如北京队的马布里、莫里斯,或者山东队的杰特,他们愿意带着本土球员去打球,那么他们对本土球员的帮助和提升就会大一些。另外,能否产生作用也和教练的指导思想有关,如果教练要求外援更多地得分,围绕外援制定全部战术,外援又很“独”,恐怕本土球员也很难得到提高。”

  前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也认为,改变外援政策,解决不了当下中国男篮的问题,“更改外援政策,并没有在培养年轻球员上有实质性改变。”李元伟始终认为,只有跟高手过招才能提高,而中国男篮和这些高水平外援一同比赛了那么多年,却始终出不了自己的人才,根源并不在于外援政策,“那不过是一些人在找借口。” 最根本的问题,恐怕还是出在青训体系上。胡卫东、孙军那一代球员,过硬的基本技术是他们能够杀入世界前八名的基础。即使到现在仍然会经常听到老教练对他们由衷的称赞。而当下联赛里的这些年轻球员,基本技术无法和胡卫东、孙军那一代球员相提并论,甚至还不如北京奥运会周期的那批球员。

  “青少年的训练是打基础的,到任何时候,最基础的训练,都决定着一个球员将来能达到的高度。外援的能力确实毋庸置疑,但很多时候,是我们球员的能力,没有达到要求,甚至最基本的一些技术都很粗糙,从这个角度上说,外援政策再怎么改变,球员的能力也不会得到提高,因为他们只能达到现在的高度。”张云松说。

  从某种程度上说,末节单外援政策,充其量只能算是一针“止疼剂”,只是表面上减缓一下中国篮球下滑的速度,并不能根治中国篮球长期存在的顽疾。不过,即便想让这项政策完全发挥出功效,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首先是本土球员的心态,一定要更主动一些,特别是年轻球员,因为他们过去几年,都习惯了两个外援在场上,而他们只是配角。现在,他们要敢于承担责任,在关键时候,要敢于持球,敢于进攻,这样才有可能达到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目的。”张云松还提到了教练员的作用,“教练的指导思想也很重要,如果教练在只有一个外援的情况下,只信任外援,不相信本土球员,没有做好引导工作,那么末节单外援政策的效果,同样会大打折扣。”

  确实,末节单外援的政策,虽然出发点是好的,只是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有更多的本土球员参与关键回合和关键球的处理,但看看联赛的各项技术统计,无论是得分、篮板球和助攻,都是外籍球员的天下,这项政策究竟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会对年轻球员的成长产生多大作用,尚待观察。

  本报北京11月20日电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