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田协取消马拉松赛事审批 拳击项目喜大普奔

2015年01月05日 08:38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元旦刚过,新年第一个马拉松就在厦门开跑。一起传来的,还有中国田径协会宣布取消对马拉松赛事审批的消息。专家认为,审批的取消意味着办赛门槛的降低,还开启了通往全新职业体育市场的大门;审批取消了,马拉松跑友开始热议更便宜的马拉松了;马术爱好者期待着爱马可以参加更多比赛了,连股民也可以等着看新政策能不能让手里的体育概念股坐上火箭了。但也有赛事主办方担心没有政策支持,“审批取消”这个免费蛋糕并不容易吃到。

  为什么是马拉松

  在厦马前宣布松绑马拉松,让田径协会成为第一个响应国务院和国家体育总局的中心新政策的单位。这和厦马新年第一跑的地位有关,也和马拉松浓厚的群众基础、红火的市场前景有关。

  取消审批马拉松,对中国田径管理部门是一个意外也不意外的选择。长跑热让马拉松成了田径中心最“红火”的项目,审批费用相当可观,而近年严谨的商业办赛模式,让田径打通了提供认证服务获取收益的大路。中国田径依据马拉松赛事等级评定办法,给予北京、上海、杭州、厦门、扬州、东营、重庆、兰州、太原、贵州环雷公山、衡水、珠海、广州、全国10公里路跑联赛14个赛事金牌赛事的称号。这也意味着,中国田径协会为自己在马拉松赛事中找好了新的位置。

  不审批了干什么

  放弃审批权,意味着田径协会已无再向马拉松商业赛事收取审批费用的权力。另一方面协会马拉松项目负责人王大卫表示,未来协会开通的服务只会更多。

  王大卫介绍,协会即将推出中国马拉松信息平台,简化注册程序,建立注册赛事日历;推出赛道认证服务,优化赛事认证服务;围绕赛事整合资源促进信息平台、医疗急救、保险、法律等行业配套服务的发展。而目前中国田径协会自主开发的授予国内马拉松赛事金银铜牌的认证服务,已在几年的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们实际上去年已经从审批向服务转型了。”王大卫说。

  取消审批推动多米诺骨牌

  马拉松项目将不会是唯一被松绑的项目。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早在去年,国家体育总局已放宽了对部分成熟商业赛事的审批手续。可以预料的是,马拉松的正式松绑即将引发体育市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一位体育圈内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曾经有体育总局下属的某中心批准一项民间体育赛事,收取管理费40万元。没有人知道这笔钱用于何处。主办方尽管嫌贵,还是掏了钱,唯恐财力更强的地方将赛事抢走。这道过去经年职业体育办赛方绕不过去的风景,如今已经改变。据了解,去年NBA的两场季前赛在北京和上海举行,赛前均未经过总局批准便顺利举行。

  这些项目喜大普奔

  一方面赛事审批权取消的规定率先在马拉松领域公布,而在拳击、马术、网球等多位职业赛事推广人看来,这一步对他们的影响更大。“我们真的好高兴。”邹市明表示。

  因为绕不开赛事审批,邹市明表示,他的拳击职业赛一直选定在澳门举办。“我老婆微信给我发的这条消息,我们真的好高兴。”邹市明说,“这说明我们走的路对了。很多资源可以回到国内了。以前会很担心,现在有领导的支持,有政策支持,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我相信体育之路会越走越宽。”

  同样兴奋的还有马术比赛的主办者。一个主办者告诉北青报记者,在审批简化后,未来他们想接办更多的商业性的国际赛。比如成都举办过的迪拜国际赛马比赛,今后只要外国马主或俱乐部同意,安全和检疫方面的程序完成即可。

  这些门槛依然存在

  一方面是体育赛事审批放开,一方面在细则中,一些门槛仍然存在,给未来体育市场的运转带来不确定因素。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规范赛事名称的规定,体育赛事的名称必须与实际内容相一致。只有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主办或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的体育赛事,其名称可以使用“中国”、“全国”、“国家”、“中华”字样或具有类似含义的词汇。这样,中超和CBA作为高价值赛事,虽然看起来也属于不需审批的“自治赛事”,但足协和篮协作为主办方,同时又是行政机构性质的项目管理中心,将在未来的审批过程中陷入身兼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尴尬,也让目前存在的赛事垄断现象难以打破。

  这些审批绕不过去

  国务院和体育总局文件相继出台,但一些业内人士坦言,这并不意味着商业赛事将就此避开所有审批。“安保、消防审批你能绕过去?”

  有业内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以往,体育部门进行赛事审批,会有偿提供安保、消防、医疗等方面的服务,虽然价格不低,但至少省去了不少麻烦。 国家体育总局内部也有不同声音,一位官员表示:“像赛事通过审批得到规范管理和提升影响,还是有好处的。社会力量举行大型赛事,安保、消防等方面谁来协调?如今,体育部门放权,如果政策细节层面没有跟上,将意味着赛事公司或企业增加时间、经济和手续上的新成本。”文/本报记者 褚鹏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