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吴庆龙:愿为大连篮球效力 我们不应再保持沉默

2015年02月09日 10:24 来源:半岛晨报  参与互动()

  辽宁男篮这个赛季表现强势,但有一个现象也引起我们深思,目前CBA联赛中,几乎大部分队伍都会有辽宁籍教练和队员,张庆鹏、王仕鹏、李春江、崔万军等等,作为篮球大省对外输送人才无可厚非,但反过来看,为什么优秀的教练员球员都要“南下”离开辽宁,昨晚刚从海外归来的前亚洲第一后卫,前辽宁队主帅,“94黄金一代”国手吴庆龙接受本报独家专访,给出深度解读,他纵向比较了三十年前后辽宁以及大连篮球的发展。

  流失:63、64黄金一批基本离开《竞周刊》:辽宁篮球强势复出是好事,但你怎么看我们省篮球人才外流现象?

  吴庆龙:我觉得还是体制问题,我那个年代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竞周刊》:能具体说说吗?

  吴庆龙:和我一批在沈部打球的球员,他们都是63、64那一批的,基本上十几个人都出去了,没有一个人闲着在家。《竞周刊》:能回忆一下你那个年代人才选拔制度吗?

  吴庆龙:举个例子吧,我那个时候在大连还有中山区体校,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那个时候政府非常重视,市体校到区体校选拔人才,区体校到各个学校选拔人才,基本上是层层选拔,那个时候大连市有很多篮球好苗子都被省里挖去了,外省市球队也有到我们省挖人才。回忆:30年前,大连篮球企业联赛场场爆满《竞周刊》:能回忆一下二三十年前,你在大连时,篮球发展的状况吗?

  吴庆龙:那个时候篮球文化非常浓厚,基本上大家都在打篮球,和足球相差无几。《竞周刊》:具体表现在哪?

  吴庆龙:首先,当时大连篮球馆很多,我记得大家都普遍去劳动公园的那个老馆。其次,业余联赛非常多,也就是企业联赛,我记得大连造船职工与一线职工对抗赛非常火热,一场比赛就能吸引两三千人去看。《竞周刊》:现在和那个时候对比有什么不同?

  吴庆龙:没有当时的篮球氛围,现在只是全运会期间,省里到各个市里选拔人才,平日里没有篮球文化做基础,所以很难发展。揭秘:市场发展快,当时工资才36元

  《竞周刊》:你觉得最近几年CBA联赛的发展与你那个时代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吴庆龙:市场引导联赛发展,其实辽宁人才外流也是一个交流的过程,你没有一个绝对的平台很难留住人才,球员在辽宁打不上球,就要去南方发展,这种交流也是市场化的表现。《竞周刊》:你当年打球时是什么样的状况?

  吴庆龙:那个时候工资才36块钱,还要缴纳一些伙食费什么的,不像现在,工资待遇这么高。《竞周刊》:那个时候打球的动力是什么?

  吴庆龙:就是为国家,为球队争取荣誉,没有像现在这样的经济条件。当时就一个想法,希望进入省队,进入国家队。《竞周刊》:辽宁篮球人才流失,是否阻碍了发展?

  吴庆龙:不能这样看,就看篮管中心他们的定位,市场化运作的今天,让球员流动起来是好事,如果完全封闭才有可能阻碍发展,这种良性的交流也是促进联赛进步,篮协转会制度多次调整,就是为市场化铺路,辽宁人才众多,在省里打不上主力,当然要选择其他出路。规划:大连人才不少,愿回家乡效力《竞周刊》:作为老大连人,你认为大连篮球发展状况如何?

  吴庆龙:非常好,大连有底蕴,也有人才。《竞周刊》:为什么这样看?

  吴庆龙:据我了解,大连目前每年都会向外面输送三到四位职业球员,他们前往各个俱乐部,表现也非常不错。《竞周刊》:你将来有没有可能回到大连,为家乡篮球做出贡献?

  吴庆龙:如果政府有召唤,我愿意回来效力,大连篮球不应该再保持沉默,我们有基础发展自己的篮球。《竞周刊》:具体怎样做?我们有机会打NBL、CBA吗?

  吴庆龙:我们不能定位太高,首先要注重自己篮球人才的发展和培养,没有好的体系贸然打高级别联赛,光靠买人行不通。《竞周刊》:如果运作CBA球队,需要投入多少?

  吴庆龙:差不多得3000万到4000万,因此我们必须要脚踏实地做好前期工作。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曾啸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