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2场头脑风暴献策足改 遵循规律才能不负机遇

2015年05月11日 09:22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

  混沌多年的中国足球,迎来改变命运的曙光。从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到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讨论通过《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下称《足改方案》),一系列重磅政策出炉,将中国足球带入改革发展的黄金期。

  如何让纸面上的“利好”真正落地?上周四,上海市政府召开专题座谈会,沪上足坛中坚力量齐聚一堂,围绕《足改方案》的细则制定展开探讨。而此前一天,以“改革创新与足球梦”为主题的职业足球(上海)国际论坛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国内外足球专家为中国足球的发展建言献策。

  两场“头脑风暴”,与会者都对中国足球的大环境持乐观态度,但正如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鲍明晓所言,“要把国家给予的支持和机遇用好,就一定要按照足球发展的规律和逻辑去发展,否则就是‘瞎’发展。”如果浮于表面,甚至急功近利、违背规律,只会辜负了这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细化分工,应以联赛为中心

  高居奥运会金牌榜前列,三大球战绩却跌入谷底,中国体育的“怪圈”,其实恰是不同体育机制间较量的真实反映。

  “体育机制分三种,业余体育的自愿机制,专业体育的行政机制,职业体育的市场机制,专业化水平和分工细化程度呈递增关系。”在鲍明晓看来,“奥运优势项目是以专业机制对欧美国家的业余机制,组织运行方式和专业化水平更高,一打一个准。而包括足球在内的三大球,则是以专业机制对欧美国家的市场机制,专业化水平和分工细化程度要远远低于人家的职业化水平。”他从职业联盟和球队两方面举例:“欧美国家的职业联盟有几百名全职人员负责各环节的工作,而我们的联赛管理部门通常只有几位专职人员,再聘请一些实习生。他们的球队有非常细的岗位划分,我们虽有了复合型团队,但还是无法相提并论。”

  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20余年,距离真正的市场化、职业化仍相距甚远。“我们以前以为只要学来俱乐部、联赛这种形态,中国足球自然就发展好了,这是不对的。职业足球本质上是专业化和分工更细的足球形态。”鲍明晓认为,“不断提高俱乐部和联赛的专业化水平和分工的细化程度,着力提升联赛的品质,才是发展职业足球的根本。”

  在《足改方案》中,与健全联赛发展相关的内容占据很大比重,也足以说明职业联赛在足球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职业联赛为中心,上带国家队,下带青少年足球。在独生子女、应试教育等大环境尚未彻底改变的情况下,要让家长送孩子去踢球,应使足球成为一项有前景、受尊重的事业,这样足球发展才能进入正循环。”鲍明晓说。

  优化股权结构,打通资本通道

  从行政机制到市场机制,不断提高中国足球专业化和分工细化水平,这个过程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撑。单靠政府财政拨款显然不可行,与资本市场对接才是有效途径。

  如何打通职业足球与资本市场之间的通道?鲍明晓提出三个前提条件——首要条件是可交易,球员、教练、俱乐部和联赛的产权归属必须清楚;第二是要有交易价值,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要清晰,联赛和俱乐部要有战略性和财务性投资价值;第三就是赛程赛制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力。

  对于解决三个前提条件的路径,《足改方案》中其实已经有所提及,如“优化俱乐部股权结构,鼓励俱乐部所在地政府以足球场馆等资源投资入股”、“建立足球赛事电视转播权市场竞争机制”等。鲍明晓表示,必须推动体育发展方式转变,消除制约体育产业和职业足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考虑通过政策扶持、金融创新,提高职业足球盈利能力。“举例来说,中国足球职业俱乐部大多没有自己的主场,资产规模不大,盈利模式不清。如果地方政府以球场等资源投资入股,俱乐部资产增加,可以更好地与资本市场对接,也能拥有运营权。此外,可以支持足球金融政策,鼓励俱乐部开展各类股权和债券融资等。只有把这些都打通,中国职业足球才有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夯实基础,衔接普及与提高

  除职业足球外,《足改方案》中对于校园足球也予以高度重视,并提出了“2020年建成2万所全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25年达到5万所”的数字目标。然而,如何在普及校园足球的同时,发现和培养一批拥有足球天赋的好苗子,成为一些业内人士更为关注的话题。

  在“世界足球小姐”孙雯看来,足球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夯实足球基础必须处理好“校园足球”与“专业人才”的关系。“从10岁前接触足球,到16岁左右接受专业足球训练,每名职业球员都要经历这样一个成长过程。”孙雯表示,在校园开展足球运动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建立一个系统,从校园中发现好苗子,让他们接受更为专业的培训,成为优秀的足球人才。“这需要教育和体育部门合理分工、通力合作,现在大家都在摸索,但不能等到万事具备才行动。”

  上海申鑫俱乐部总经理郭光琪提出借鉴国外俱乐部的发展经验,“很多足球发达国家采取职业俱乐部直接介入社区足球青训的方式,为球队培养后备力量。15岁前,训练任务是在社区内的学校,但是15岁后,好苗子就开始接受与这一片区挂钩的职业队的训练,这能很好地实现从普及到提高的转变。”

  上港俱乐部总经理隋国扬则建议,应结合中国足球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些半专业的提高班和精英班,“将各个学校的好苗子集中到一起,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高水平教练负责这些半专业球队的训练。这样就能非常好地解决10岁之后、15岁之前那部分精英球员的提高需求。”

  本报记者 谷苗 陈海翔

【编辑:汤琪】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