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15年马拉松跑进生活 共134场吸引150万人参与

2016年01月11日 10:43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1月9日、10日两天,中国马拉松委员会会员们齐聚广州,在中国马拉松年会上为马拉松项目在新一年的发展献计献策。参与人数的井喷式增长、新政策的查漏补缺、服务水平的不断升级,都预示着新的一年里中国的马拉松热仍将继续。

  参赛人数激增推动赛事结构调整

  根据中国马拉松年会发布的数据,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仅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就达到了134场,比2014年增加了83场。与之相伴的是马拉松运动参与人数的大幅增长。据统计,共有150万人次参与了去年的马拉松赛事,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1倍以上。

  从去年开始,中国田径协会取消了马拉松赛事的审批,这在促使马拉松赛事数量增长的同时,也让马拉松运动覆盖到了更多人群。去年的134场马拉松涵盖了全国4个直辖市和23个省、自治区的79个城市,使得更多的跑步爱好者在家门口就可以体验到马拉松运动的乐趣,“马拉松不再是令人望而却步的枯燥项目,而是‘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田协副主席杜兆才说。

  不过,数量的增多也导致了国内不少马拉松赛事呈现同质化倾向,而众多跑友水平参差不齐,也对赛事的种类和等级提出了不同要求。

  2015年,步入第三十五个年头的北京马拉松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全程马拉松赛事,向着世界六大马拉松赛事进一步“看齐”。然而对更多刚入门的普通跑友来说,5公里、10公里及半程马拉松等项目是他们通往“精英”跑者的必由之路,跑步人数的增长推动着中国马拉松赛事在距离和类型上不断调整。

  “2016年,中国田协将和体育公司合作,打造10公里和半程马拉松系列赛,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满足大众跑者不同种类的需求。”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马拉松办公室主任张永良介绍。此外,2016年中国田协还将针对中国幅员辽阔的特点开展更多越野跑、山地跑等赛事,习惯了公路跑的跑友们,不妨来一次新的尝试。

  组建赛事联盟提升办赛质量

  国内马拉松办赛与参赛的热情同步高涨,赛事水平的良莠不齐很难避免,“目前国内不少马拉松赛事依旧存在竞赛组织不规范、市场化运作水平低、服务意识不够强等问题,如何科学引导并有效‘利用’马拉松热,避免马拉松赛事无序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杜兆才表示。

  去年,历史悠久的北京马拉松与刚刚创办的武汉马拉松实现“京汉联盟”,对赛事间优化资源配置、“以老带新”进行了尝试。今年,马拉松赛事大联盟的组建则使得在更大平台上整合资源、开发市场,从而整体提升国内赛事水平成为可能。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赛事联盟章程》,组建联盟是为了充分发挥协会在专业竞赛组织、培训、国际交流等方面上的资源优势,为联盟赛事培训专业竞赛组织人才,提升整体办赛质量并提供更多国内外拓展空间等。“过去我们都是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组建中国马拉松赛事联盟,联合多方力量,推动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的健康发展,这也将成为促进中国马拉松行业发展的新战略。”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田协副主席王大卫说。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赛事联盟章程》,联盟赛事可参与协会金、银、铜牌赛事等级评定,符合条件后可承办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目前联盟只接受去年58个与中国田径协会共同办赛的马拉松赛事加入。杜兆才表示,联盟将秉承自愿进出的原则,未来非合作办赛赛事也有机会加入联盟。

  除了组建联盟之外,中国田协颁布了《中国境内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管理办法》《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大众选手等级评定标准及实施办法》《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经纪人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敦促并指导各马拉松赛事提升办赛质量。

  赛事服务将向大众选手倾斜

  在新一年中国田协出台的诸多政策中,《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大众选手等级评定标准及实施办法》无疑是最受大众跑友关注的一项。《办法》刚一公布,便有不少跑友对照标准估算了自己的等级,并准备在接下来的一系列赛事中“考取”自己的“业余段位”。

  在大众等级标准的设置中,共有全程、半程马拉松及10公里跑3个项目,每个项目设9个年龄组,每组按完赛成绩从高到低依次为精英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当然,光在比赛成绩上达标还不行,若想完成等级认定,还必须在网上完成马拉松科学锻炼及参赛准备、礼仪方面的知识问答考试,90分以上方可通过。

  “出台大众选手的等级评定办法,首先是希望大众选手能够科学合理地评价及检验自己的锻炼成果,而不是盲目追求与自己水平悬殊较大的成绩。”王大卫说,“理论知识的线上测试部分包括了跑步运动风险及防范、科学训练及理性参赛的基本常识,希望借此机会普及科学训练方法、宣传理性参赛及跑步文化。”

  王大卫认为,过去几年中马拉松赛事主办者更看重对高水平选手的服务、追求竞技水平,“如今,马拉松赛事已是一项践行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群众性赛事,我们服务的对象也应当转移到占参赛人数99%的大众选手身上。”

  在新修订的《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等级评定标准》中,选手服务一项在满分100分的标准中提升到了15分,是所有评价指标中比重最高的一项。新修订的《中国田径协会关于全国马拉松赛事奖金设置的规定》也对通常由外籍特邀选手获得的冠军奖金做出了限定,将未达到成绩标准的冠军奖金减付额度提升为50%。“协会不鼓励赛事通过设置高额奖金吸引外籍选手参赛,而是希望赛事能够将有限的办赛经费投入到赛事服务中间去,做好选手服务工作。”王大卫说。在办赛重心向大众选手倾斜的2016年,跑友们的体验应该会更好。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