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男篮“红蓝对抗”看点多 两队首秀都亮眼

2017年06月28日 10:2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 

  日前,组建一个月有余的中国男篮红蓝两队全部完成比赛任务,回到北京继续训练。今年4月底,中国篮协正式公布新一届中国男篮两支国家队的主教练人选:李楠和杜锋。这两名少帅各自组队,一红一蓝,中国男篮开始上演前所未有的“红蓝对抗”。在本月举行的中伊男篮对抗赛上,李楠率领红队取得2胜1负的战绩。在2017年金砖国家运动会上,杜锋率领蓝队以2胜1负战绩获得亚军。

  总的来看,两队的首秀表现都不错,球队风格各有所长。良性竞争氛围让男篮的人才培养和选拔也有了新看点。

  红队主外线 蓝队抓内线

  总结红蓝两队的首秀表现,在球队风格方面,红队明显外线较为出色,蓝队则立足内线。

  6月13、16和18日,李楠率领的中国男篮红队分别在大连、长春和宁波与老对手伊朗队进行了3场热身赛。李楠的执教思路显然是希望球队能打出快速的攻防转换,用投篮重创对手。然而首场比赛,经验不足的红队惜败。

  此后,李楠大胆使用新人,鼓励外线球员果断出手,球队取得两胜。3场比赛里,赵继伟、赵睿、翟晓川、方硕和刘志轩等外线投手相继发力,红队共命中了21记三分球。

  蓝队在金砖国家运动会上的对手是印度队、南非队和俄罗斯队。由于内线两员大将易建联和李慕豪以及郭艾伦都在美国特训,主帅杜锋将策略改为防守反击,进攻端主要依靠韩德君、陶汉林等悍将的内线得分。3场比赛中,蓝队球员虽然经验不足,但作风硬朗、不畏强敌,展现出强队风范。

  杜锋认为,球队在防守端的表现是最大收获。他说:“年轻人敢于跟对手去拼身体,不惧对抗。印度队过去3年两次赢过男篮国家队,这次只让他们得了70分。”

  红队育精神 蓝队“交学费”

  在红蓝两队建队之初,双方一共招入40余名选手。不过,此次夏季热身赛期间,很多主力球员并未参赛,很多新人因此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在红队中,年仅21岁的新疆队小将阿不都沙拉木是3场热身赛的最大亮点,他打一场进一步,场均获得9分。要知道,在CBA联赛中,这名小将在新疆队的场均出场时间仅为7.9分钟,贡献2.9分和1.5个篮板。

  更让李楠看重的是年轻球员的战斗精神,“(他们)在场上没有因为领先而放松,落后的时候也没有放弃,打出了拼搏精神,这正是我一直以来强调的。”

  蓝队的多名年轻球员也得到了亮相机会。于德豪、吴前、胡金秋等年轻人,在比赛中大放异彩。例如,仅在深圳队打过一年CBA的于德豪,在金砖国家运动会3场比赛中场均出场超过25分钟,司职控卫的他作风果敢,尤其是在防守端能保持给对手高强度的压迫。

  虽然因为于德豪在决赛中的失误,蓝队在金砖国家运动会上屈居亚军,但杜峰认为这“学费”交得值,“年轻队员成长就会付出一些代价,失误和犯错都会经历,有了这样的经历,成长的速度和空间就会更大。一旦他在关键时刻犯错误,你就把他拿下的话,会多多少少都打击他的信心。”

  竞争压力大 能者脱颖出

  力主组建“双国家队”的中国篮协主席姚明曾表示:“这种机制主要是为了促进球员和球员、教练和教练之间的竞争,激发出球员的潜力。要通过竞争使两支球队形成各自的风格。”目前来看,红蓝两队风格鲜明,难分伯仲,两队正按照姚明的思路互相促进、逐渐提高。

  谈到红蓝两队未来无法回避的竞争问题,杜锋直言:“双国家队的组队机制对目前的中国男篮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我们有50多名运动员都具备入选国家队的实力,那国家队的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根据日程,红蓝两队接下来都将前往海外拉练。红队将前往美国,在拉斯维加斯与5支NBA夏季联赛球队过招,他们的重要任务是参加7月19日开打的斯坦科维奇洲际篮球冠军杯赛。蓝队在国内完成3场中澳对抗赛后,也将转战大洋洲,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球队热身,为8月在黎巴嫩举行的男篮亚洲杯蓄力。

  随着易建联、王哲林、周鹏、郭艾伦、李根等球员陆续回到各自阵营中,红蓝两队的阵容将愈发齐整,两队的对抗将更具水准。期待这种良性竞争能助推中国男篮重回巅峰。记者 彭训文

【编辑:左盛丹】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