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今年北京市中考体育考试将随堂进行 7月1日前完成

今年北京市中考体育考试将随堂进行 7月1日前完成

2020年05月09日 10:53 来源:北京青年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本市8万余名初三年级学生5月11日开学 其他年级暂不开学 今年本市中考体育考试将随堂进行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5月8日,第103场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举行。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在会上介绍各级各类学校开学以及招生考试等各项工作情况。他在会上提到,本市8万余名初三年级学生将于5月11日开学。除初高三年级外,本市其他年级暂不开学。今年中考体育考试将随堂进行。第二次中考英语听说机考时间将另行通知,考试内容、难度和要求保持不变。

  全体教职员工5月6日均已到岗

  李奕介绍, 本市共有初三年级在校生84200多人,专任教师13200多人。截至5月6日,全体教职员工均已到岗并完成校内开学准备,初三年级学生不在京619人,所有不在京学生均与学校、班主任保持密切联系,健康状况、学习状态随时掌握,并由学校提供相应的复习指导。按照此前发布的开学时间安排,本市初三年级将于5月11日(周一)开学。

  李奕表示,本市及时准确掌握师生员工健康状况。自中高风险地区返京人员应进行14天隔离观察;对于境外返京集中隔离人员,在14天隔离期满解除隔离后,建议继续居家观察7天,居家期间继续做好个人防护;低风险地区回京返校人员,按照社区防控组对级别下调后的对低风险地区回京人员隔离与解除管理要求执行。

  初三开学“一区一策”“一校一案”

  同时,李奕介绍,学校储备数量足够、品种齐全的疫情防控物资,包括检测类物品、消杀类物品等。截至5月6日,初中学校应急备用物资储备情况具体为,现有口罩280多万个,消毒液28.4万升,测温门520多个,体温枪8600多个,手套44.2万副,防护服近9000套。

  本市还严格参照高三开学工作标准,“一区一策”“一校一案”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制度流程、强化人员物资保障。市级加强精准指导,各区加强统筹组织,逐校评估验收,未达标准不得开学复课。所有验收整改将于5月9日完成。

  “初三学生人数更多、年龄更小且天气逐渐炎热,学校类型、空间分布、各方面条件上更加复杂,这些都对初三开学的准备与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区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同相关部门一道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准备,我们也希望师生家长、全社会做好联防联控,携手努力保障平安顺利开学。”李奕说。

  中考体育考试将随堂进行

  “中考体育考试调整为随日常体育课进行,完成即得分。”李奕在会上还表示,中考体育考试共40分,包括过程性考核(10分)和现场考试(30分)两个部分。此次根据防疫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将现场考试部分(30分)调整为合格性考试。在考试时间上,计划安排在初三年级复课4周以后进行,6月10日开始、7月1日前完成。

  在组织形式上,由各区教委负责,考生所在学校具体组织本校学生在体育课上随堂进行。市教委和北京教育考试院将加强对相关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在考试项目和评分标准上,原现场考试项目不作调整,总分为30分,每项合格为10分,考生完成相应项目即为合格、即可得分。“免体生则将参照平时成绩和锻炼态度、健康状况适当赋分。具体方案各区各校决定。”李奕说。

  第二次中考英语听说机考另行通知

  关于第二次中考英语听说机考的考试时间,李奕表示,中考英语科目满分为100分,其中听说考试满分40分,采取计算机考试方式,与统考笔试分离,学生有两次考试机会,取两次考试中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

  第一次听说机考已于去年12月21日完成,第二次考试将在疫情防控条件允许下,按照全市教育考试统一安排和要求组织实施,采取更稳妥的防疫措施,保持考试内容、难度和要求不变,具体考试时间另行通知。

  高三开学以来共处置141名发热学生

  李奕表示,自高三开学以来,各学校都高度重视学生健康问题,每天至少进行两次体温检测,开学5天内(除去“五一”假期),全市高三学校将近5万的学生,共应急处置了141名发热学生。这些学生都在24小时内得到迅速排查,均已排除新冠肺炎。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林艳

  释疑

  中小学其他年级何时开学?

  李奕表示,未来还将严防严控、分批分类、有序有进度开学,北京市教委也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呼声和师生家长的关心,但由于开学是不同年龄的孩子大规模的聚集,因此具体时间确定后将第一时间发布。

  “开学将分批分类进行,将依次安排中学毕业年级、非毕业年级和小学高年级、低年级开学复课。”李奕表示。据透露,针对高校的复课,本市近日将出台因特殊情况必须返京返校学生的解决方案。

  学生必须在校用午餐吗?

  李奕表示,初三开学,本市要求所有初中校都提供午餐,就餐标准和就餐条件与高三开学保持一致。虽然防控等级降级,但是在学校管理,特别是在就餐环节上,依然本着高标准原则。不建议学生自带午餐,建议在校用餐。

  在学生饮水方面,学校要做好饮水设施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学校直饮水饮水机的检查。在高三工作的基础上,本市对初中的这方面设施设备也做了详细检查。学生可以自带水杯在学校直饮水系统接水,但不得用嘴直接喝水。另外,学校也会组织学生在接水过程中保持安全距离。

  初三开学防疫标准是否有调整?

  李奕表示,虽然北京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级别下调,但学校的防控规格不会降低,还将保持原有的防控标准和要求,针对即将开学的初三学生特点,也将再细化、部署工作,测温要求仍然是晨午晚检、一日三测温。另外,初三还将进行小班化教学,在确保任课老师延续不变更的前提下,通过现场班级的位置安排和网络教学结合的形式,确保小班教学的质量不降低;另外学生到校就餐、上厕所,包括课间休息也还将实施错峰安排,减少学生之间的交叉。

  关于佩戴口罩的问题,开学后教室内的授课教师、听课学生、校内教职员工等都需要佩戴口罩。课间活动,特别是在操场上,保持距离的情况下,可以不再戴口罩。

  初高三开学后如何垃圾分类?

  李奕表示,5月1日北京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所有学校也都要严格进行垃圾分类管理,和北京总体要求一致,校园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及时收集清运,并且还要做好容器的消毒。口罩将被学校重点关注,作为特殊的有害垃圾进行单独处理。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林艳

  现场

  长短课教学实现错峰下课

  5月11日,北京八万余名初三学生将返校开学。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初三开学后,学校防疫工作根据“一校一策”进行实施。在防疫标准上,将比高三学生更严。“初三开学后将更加注重初三学生的体育锻炼,为初三即将到来的体育考试做准备。”

  昨天上午,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陈经纶中学本部初中看到,该校已经为5月11日学生的初三返校做好准备。目前该校初三有214名学生,每日进校门前需要测温两次才能进入教学楼。一次是红外无接触式测温,一次是传统腋下水银体温计。“测温合格的学生会按照指定路线去洗手。”该校相关负责人说,水银体温计是按学生人数准备,保证一日一人使用,一用一消毒。同时,户外新增了感应式洗手龙头和洗手液。学生洗手也实现“零接触”。

  进入教学楼后,原本的6个行政班按照防疫要求变为9个教学班。分班的原则是最大化满足学生选考需求,避免学生交叉走班。每个班将会安排两个教室,一个教室上课一个教室作为备用教室。学生就餐也会分别在两个教室用餐。

  在课程设置上,目前,初三课程表将打破原本一节课45分钟的传统,改为长短课。其中,语文、数学和外语等必考学科每节55分钟,选考科目每节40分钟。“此举可以实现各班错峰下课。”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学校会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安排,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业总量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学生的休息。

  另外,学校会依据市区教委相关要求安排体育课,进行科学体育锻炼。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初三开学不是高三开学的简单复制,难度更大。在防疫标准上不会减少反而要加强。校园防疫依然保持‘一校一策’。同时,将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在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设计上要有时间要求。5月11日初三开学后学生体育锻炼将逐步适应和恢复。同时保证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不聚集、不剧烈、不发生意外伤害,确保好的精神状态。”

  此外,北青报记者从顺义区获悉,顺义各学校也已精准落实开学各项要求。如在学校门口分流住宿生,男女同学分别沿指定路线进入宿舍。教职工志愿者帮助学生搬运行李,减少人群扎堆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同时缓解家长不能进校园帮助孩子搬运行李的焦虑;各校采取小班教学,每班不超过 25 人,每人前后双桌,拉开桌椅间距离;各班标识明确,确保学生准确、有序回到班级。拆分后的教学班,A班线下教学,B班线上听课,两班轮流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校园学习生活;各校食堂就餐,分隔而坐,并提供合格、环保的一次性餐具。国际学校还分别开设中餐和西餐区,分组分区取餐、用餐等等。据了解,顺义区初三开学共涉及32所学校,包括21所公办、8所民办、3所国际学校,共有8000余名师生员工。目前,各学校都已百分之百达标。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林艳

【编辑:丁宝秀】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