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奥巴马都引用姚明名言 巨人成最有价值"商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连奥巴马都引用姚明名言 巨人成最有价值"商品"
2009年07月29日 16:46 来源:重庆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引子 也许,你不得不接受,在美国总统的心目中,姚明的分量堪比孟子——在日前进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奥巴马同时引用了姚明和孟子的名言,并称从姚明那句“不管你是老队员还是新队员,我们都要相互适应”中学到很多。可以说,姚明或许不是影响中美经济的关键人物,但他的确促进了中美之间更频繁的交流。克林顿当年曾将王治郅比作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最大宗商品,对此,许多网友戏称,现在姚明已经取代前者,成为中美贸易史上最有价值的“商品”!

  出口方

  中国的“拳头产品”

  1980在上海制造“姚明”产品,经历了母公司上海东方男篮22年的精心培养。在中国市场,他凭借当年CBA的冠军头衔,以及场均30+15的数据,成为“同类产品”中的龙头老大。

  进口方

  美国的“状元商品”

  2002年,美国NBA正式将姚明“进口”,并将他列为当年各类“商品”的状元位置。

  产品质量

  7次获全明星首发“认证”

  在NBA效力七年来,姚明场均贡献19.7分和9.3个篮板,7次入选全明星首发阵容。

  产品对比

  超越所有文体界“华人商品”

  -超越孔子

  NBA骑士队华裔老板黄健华日前在经过调查后指出:“(美国上层社会)都认识姚明,姚明在中国历史上最能够代表中国人的名字,比孔子,比很多中国的历史人物在全世界都有名。”

  -超越李小龙

  早在2005年美国华裔精英百人会进行的一份调查就显示,姚明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已经超越了一代宗师李小龙,成为美国人最喜爱的中国人。

  -超越张德培

  2006年和2007年,姚明先后入选了《时代周刊》的年度职业体坛最具影响力人物,排名在华裔网球选手张德培之前。

  产品效益

  网友热议:中美双赢的“商品”

  奥巴马在中美经济论坛上引用姚明的名言,引起了国内许多网友的关注,他们认为,姚明不仅仅是影响着美国总统,事实上,这是他影响美国人对中国看法的一个“最高回馈”。正如NBA总裁大卫斯特恩所说的那样,姚明就是中美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我们也可以把姚明看成一件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站在进出口的两端看待他的影响力,那正是中美之间双赢的一个结果。

  在2009年6月,当姚明一度被怀疑有可能因伤提前终止职业生涯时。ESPN悲观地称“NBA可能遭受灭顶之灾”。在他们给出的数据中,姚明来到美国的7年里,NBA将他们开拓中国市场的进程提前了10年,仅转播权一项,NBA就从中国获利数百亿美元。

  而对于有“产品专利”的火箭队来说,他们的收益更是直接。老板亚历山大的资产翻了整整一倍,火箭每年来自中国的广告收入就是5亿美元!

  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国家,在他们看来,姚明是一个“东方式的英雄”。他们从姚明身上更加了解中国。作为“出口”的一方,中国或许没有直接从姚明身上获取经济利益,但姚明却促进了中美之间更多的交流。他的家乡上海,进一步在美国人心目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座城市已经成为每年NBA中国赛必须考虑的城市,成为每一个NBA球星都希望一睹芳容的地方,这本身就是姚明效应的最好体现。

  可以说,姚明的存在拉近了中国篮球和NBA的距离。无数美国教练和球员被“进口”到中国比赛,同时,易建联、孙悦等人“出口”到NBA,这些都与姚明对美国的影响不可分割。

  毫无疑问,姚明在NBA的几年间,在美国人心目中树立了中国人的新形象,姚明也因此成了美国人眼里的“中国名片”。每逢中国重要的节日,如春节、元宵,原本只在华人社区活跃的一些歌舞团也会被请到NBA的各个场馆去献艺。姚明身上折射出的中华文化的底蕴,改变了许多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同时也让美国人最喜爱的篮球运动打上了中国印记。

  本版稿件 记者 罗翔

  相关新闻

  刘延东会见科比

  NBA球星中国做慈善

  刘延东会见科比

  就在奥巴马引用姚明名言的同时,7月27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中南海会见了美国NBA球星科比·布莱恩特,刘延东对科比为推动中美两国文化体育交流以及为中国慈善事业所作的努力表示赞赏。

  27日晚,在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科比中国基金筹募善款的慈善晚宴上,共筹集善款4200万元。科比中国基金宣布为四川地震灾区儿童提供500万元,帮助他们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据新华社

【编辑:卢岩
    ----- 体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