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个角度看姚明和刘炜的“兄弟风波”——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换一个角度看姚明和刘炜的“兄弟风波”
2009年11月14日 08:17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换一个角度看“兄弟风波”

  姚明入主上海男篮,本来是好事一桩。未料好事多磨,近日,围绕着姚明昔日“发兄”刘炜的签约矛盾,成为这次上海男篮重组中的最大新闻。好在,有关各方“攻”中有“防”,保持理性;上层领导及时介入,斡旋有度。这场“兄弟风波”有望渐渐平息。

  两位曾经同居一室,一起打电玩长大的“发兄”,有一天做兄弟的当起了老板,于是为做兄长的究竟应该拿多少,争个面红耳赤。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普通生意场上,本来不值一提。但因为发生在篮球明星姚明身上,于是有了许多“新闻的张力”。有人想到了“生意场上没有兄弟”,也有人上升到了做人的“小气”问题。一种说法是:“姚明赚那么多钱,为什么还要斤斤计较?”

  既然是风波,总有其负面的一面。但是,换一个角度看这次的“兄弟风波”,其实,负面里面有正面,冲突中蕴含着进步。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解读这种进步。

  一是职业。纵观这次风波,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中,两个关键词是“姚之队”和“经纪人”。涉及媒体或者谈判,双方的主将姚明和刘炜都隐身后面。尤其是姚明,到现在为止,他表现得最职业:像以往任何一次商业谈判一样,都没有自己越俎代庖。所以,所谓的“兄弟风波”,其实更多的是“经纪人的风波”。当然,重要原则肯定还是他们自己定的。

  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两方面,一是不至于牵涉当事人过多的精力。姚明现在还要兼顾NBA打球和养伤的事情,哪顾得了那么多的烦心事啊。二是也为兄弟和好留下了伏笔:你们谈不好,我们兄弟可以“相逢一笑泯恩仇”。中国体育需要这样的职业。

  二是规则。刘炜事件,表面上看,是一个钱的问题。本质上看,则是一个规则和通融、理智和情感的冲突问题。“姚之队”并没有错:你刘炜还有合同在身,那么在目前球队的薪酬系统里就是这个价。这是按规则行事。刘炜好像也没有错:人家八一开出了那个价,我就值那个价,而你“姚之队”为何不给,而且不放人?看在我刘炜和姚明当年兄弟情的分上,你也应该成全我。

  姑且,我们不去讨论刘炜是否值190万元或者200万元?从更理性的层面来说,“姚之队”的规则第一的游戏法则更符合现代职业体育的特征。说句老实话,这场“兄弟风波”放在NBA根本不会成为风波。规则面前,刘炜说出“宁愿休息一年”的气话,最后,损失最大的还是自己。

  当然,现在它发生在我们这里,国情也必须是考虑的因素。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有海归背景的“姚之队”也有考虑不周、水土不服的问题。如果他们能够在坚持规则的前提下,把人情的因素考虑进去,沟通再细一点,或许就不会闹出那么大的动静。

  三是公关。当家小生撂挑子,对一支新组建的球队来说,震动不可谓不大。危急时刻,需要启动危机公关。值得欣喜的是,这回上海男篮的管理团队更多的不是通过有关部门,让所有上海媒体熄火,而是参照国外职业俱乐部的做法,一次次召开媒体沟通会,媒体畅所欲“问”,自己畅所欲“答”,让整件事情很透明。这种不刻意回避的做法,避免了小道消息满天飞。

  姚明和他的“姚之队”托管上海男篮,是今年中国篮坛的一件大事。球迷不仅希望托管能带来上海男篮水平的提升,更希望它能为上海体育乃至中国体育引入先进的理念。但愿这一次只是开始。

  本报记者 王仁维

    ----- 体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