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假冒葡萄酒频现 “望闻问切”四步辨真假

2013年06月17日 11:28 来源:逸香网 参与互动(0)

  英国葡萄酒杂志《品醇客》6月10日报道称中国市场假冒伪劣葡萄酒案例数量正在上升。同时,由于中国对欧盟葡萄酒启动“双反”调查,这一状况有愈演愈烈之势。

  报道称,中国是目前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因此中国超市和餐馆都面临着假冒伪劣葡萄酒的威胁。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消费者对优质葡萄酒知识知之甚少,更容易被欺骗。

  2012年中国从法国进口1.395亿升葡萄酒,超过中国2012年进口葡萄酒总量的50%。其中最常被仿冒的就是品牌知名度高且利润空间较大的波尔多葡萄酒。除了波尔多葡萄酒,在中国被仿冒最多的是拉菲葡萄酒(Chateau Lafite )。据称,市面上出售的1982年拉菲葡萄酒比拉菲酒庄实际出产的还要多。

  然而,拉菲酒庄总裁萨林却希望消费者不要将这个问题看得太严重。《品醇客》表示,中国市场上出售的一些葡萄酒采用了非常容易被误认为是拉菲(Chateau Lafite )的名字。除此之外,法国木桐酒庄、澳大利亚奔富酒庄和亨舍克酒庄的葡萄酒也出现仿冒者。

  为了营造逼真的效果,造假者通常采用“旧瓶装新酒”方式,即选择要伪造的酒庄的酒瓶,注入假酒之后再加木塞和封口箔纸。中国生活网站“Daily Vitamin”葡萄酒编辑说:“懂得葡萄酒的人很容易分辨真伪,但是大多数中国人都还不太了解葡萄酒知识。”

  为了防止造假,一些中国酿酒师通常会把空瓶砸碎,不给造假者留下“旧瓶装新酒”的机会。另一种防造假方法就是给葡萄酒贴上防篡改标签。2009年之后出产的拉菲和副牌小拉菲都采用了此种防伪标记。

  按照我国2003年公布的《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规定:葡萄酒必须用100%的葡萄原汁,经过发酵酿造而成。像这种用少量葡萄原汁加水和各种添加剂勾兑出来的葡萄酒,说白了就是假酒。

  “望闻问切”四步告别假冒葡萄酒

  高额的利润促使造假者络绎不绝,如何鉴别葡萄酒真假,成为每位酒客的烦恼。其实鉴别葡萄酒真假和中医看病有异曲同工之妙,“望闻问切”四步即可真假立现。

  如何鉴别葡萄酒真假,成为每位酒客的烦恼

  望

  拿到一瓶未开封的葡萄酒首先要观察其颜色,真酒多为清澈无浑浊、少杂质。红葡萄酒的颜色从宝石红到深红色不等,年份过久的会呈现出深棕红色,如果颜色过于鲜艳,或者暗淡,有可能为假酒,或添加了人工色素。而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安全系教授王世平指出,人工色素多为工业合成,加在酒里可以增加色泽。这些色素中都含有氮苯类物质,能诱使生物细胞增殖,在动物试验中已经被证实可能致癌。虽然喝了含色素的酒不会立刻产生不良反应,但是它会在人体内慢慢累积,可能产生长期的毒害作用,这一点也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科学界的公认。而有些葡萄酒中会存在少量杂质、沉淀属于正常现象,就好比绿茶中会存有些许茶叶同理。

  真的葡萄酒味道清新自然

  闻

  真的葡萄酒味道清新自然,如果闻起来带有酸味、腐烂味、潮湿味等,很可能是假酒或是被污染了葡萄酒,而假酒大多数没有柔和的清香,反而有点刺鼻。葡萄酒常用的造假技术为“三精一水”,就是先灌水,然后加入酒精、糖精、葡萄香精以及色素、酸、增稠剂、防腐剂等做成“葡萄酒”。另外,葡萄酒瓶要倒放或卧放保存,瓶塞应该是湿润的,打开酒瓶的时候,如果酒变质了,会有一种发霉的味道。

  在购买葡萄酒时,要向酒的标签发“问”

  问

  中医里面的“问”是指向病人询问病情,而在葡萄酒行业内,造假者自然不会承认罪行,所以在购买葡萄酒时,要向酒的标签发“问”。正规酒厂、酒庄出产的葡萄酒有酒庄名称、年份、葡萄品种、酒精度等信息,而进口葡萄酒的酒签,一定会有中外文对照标注。另外很多酒客常常把木塞好坏当做葡萄酒真假的依据,这是错误的。 如果一瓶葡萄酒采用整木来做木塞,它应该是很有品质的葡萄酒,因为整木软木塞带有很小的气孔,如果是用碎木组合起来的软木塞,一般是普通的葡萄酒,买来后要尽快喝掉的。

  靠嘴去品尝

  切

  查看脉象是中医里面最基本的医术,而葡萄酒的脉象不是用手来摸,而是靠嘴去品尝。品酒师行业的兴起自然说明“品“对于葡萄酒真假好坏的重要性。真的葡萄酒味道甘酸、微甜,会带有水果或者巧克力等各种气味,优秀的葡萄酒口感应该细腻柔和、余味绵长。如果品酒时发现只有甜腻感而缺乏果感,或是虽有酸味,但只是尖酸时,就可能是假葡萄酒。

【编辑:刘虹利】

>葡萄酒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