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岩井俊二自曝初恋在小学 曾想当科学家拿诺贝尔奖

2013年03月27日 09:24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岩井俊二把柏原崇介绍给了中国影迷。

  金沙博物馆走一圈。

  直到你的发线有了白雪的痕迹,我们还是不够把你看仔细。

  接受本报记者访谈。

  他的画作。

  从熊猫基地到金沙,他们都在追一个人

  有影评人说,岩井俊二在中国的影迷远多过于日本,被捧为“日本王家卫”的他作品不多,但几乎每一部片子都被影迷奉为小资文艺青年的“必修课”,比如《情书》、《燕尾蝶》、《四月物语》、《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梦旅人》等。

  对中国影迷而言,他就是纯美爱情和残酷青春的代名词。

  但,私底下的岩井俊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今年已经50岁的他如何再继续创造至纯至美的影像?

  昨日,偷偷来到成都的岩井俊二接受了华西都市报记者的独家专访,通过一小时的访问,一个真实的岩井俊二浮出水面。

  原来,这位纯善的大叔心底始终都住着一位“小萝莉”。

  岩井俊二:看出折子戏,再说小萝莉

  即便是你看过千百回的《情书》,听过无数次的《莉莉周》,但总不及见一面这背后的操作者——岩井俊二。是的,这位大导演昨天来到了成都,悄无声息地,逛了熊猫基地、金沙博物馆,还吃了火锅,看了川剧!

  谦谦君子

  初来成都,看熊猫吃火锅

  昨天,日本著名导演岩井俊二悄悄来到了成都为某微电影做监制,由于此番行程很赶,而且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好,他特别挤出了一点时间接受了华西都市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50岁的岩井俊二,长着一张娃娃脸,齐肩卷发,穿着牛仔裤,挎着黑色的挎包,说话温吞如水,语速很慢。

  初到成都,岩井俊二只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提了三个要求——看大熊猫,吃火锅以及在下榻酒店放一袋茉莉花茶。而昨天这些愿望他都实现了。

  在去金沙博物馆参观之前,他还忙里偷闲去了剧场看一出川剧的折子戏。“变脸!”他用手势比划着一个大大的圈,“很精彩。川剧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这里面的故事上演着最传统的爱情、喜剧以及其他。”在他的眼里,传统的川剧像极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讲故事的风格很传统,可现在大部分的电影语言都太过复杂化了,所以它给我很多创作上的灵感。”

  不仅如此,岩井俊二还特别喜欢吃火锅,这次来成都,他单独点了一盘四川特有的青花椒,倒进红锅里,他说喜欢“麻”的感觉。

  旁人惊讶于他对中国文化的熟悉程度,而他却津津乐道地讲着成都印象,甚至还能用蹩脚的汉字写出“先生”“小姐”等称谓。

  调皮学生

  极度厌学,初恋在小学

  对影迷而言,一位能拍出《情书》、《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四月物语》的导演,到底有着怎样的情感经历?他的电影里那些不完满的爱情是否有着自己情感的对照?

  华西都市报记者问着这个问题时,岩井竟然笑出声来了。他又开始一边比划着手势一边作答。“那些爱情故事有一些我经历过的影子吧!”

  接着,他就一边笑一边说着自己。“《情书》里有着上初中时的感情生活,那时是暗恋。”“初恋呢?”“小学哦!”

  诧异吧,小学时的初恋自然是无疾而终的了。那些得不到的爱情最终演变成为了镜头语言,却原来曾经那么美好。

  虽然岩井俊二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关于校园的爱情故事,但当年的他却是极度讨厌上学。“小时候我也想当科学家,拿诺贝尔奖。但最后却选择了电影。”

  在岩井俊二的回忆里,他的学生时代常常是在翘课中度过的。“那些课越来越无聊,他们让我偏离了。所以,翘课的时候就回去看电影。”他说那时的他是老师眼中的“坏学生”。据说他上高中时没怎么去过学校,大学也是开课两周后才去报到,有时候会被同学问“你是谁!”

  艺术全才

  写书音乐绘画样样通

  天空、旅行、离别、电影、文字……被影迷标签上“小清新”的标签,岩井俊二私底下确实是一个“全能选手”,他喜欢写诗,写小说,也喜欢音乐和绘画。基本上他的电影里的钢琴曲都是出自他手。对他而言,电影能把这些兴趣融合在一起。

  昨日,他对华西都市报记者展示了自己的最新作品——用电脑绘制的“油画”——一张张“小萝莉”的画像。一旁的友人帮忙解释,“他简直是电影导演中的科学家。什么软件都会用到位。”虽然自2011年岩井俊二推出《吸血鬼》后,他的新作迟迟未能公开。“但他去年却出了两本新书。而这是他的创作习惯,每拍一部电影之前,他都会把同名小说写出来。”问其如何分配岩井俊二的业务时间。友人感慨。“365天,每天工作,春节也工作。而且每天工作时间很长!”他说电影

  “拿奖?多傻啊,多没劲啊”

  【坚守】风格?我一直没变

  (岩井俊二最新的电影导演作品是2011年的《吸血鬼》。这部电影的风格和他之前大相径庭,不光有些岩井的铁粉不买账,还有人质疑他要开始转战国外,进军商业片市场。)

  华西都市报:请问您当初为什么想到要拍摄《吸血鬼》?

  岩:其实这部电影缘起于10年前,我当时在拍《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的时候就已经有这个想法了,这部电影也算是《莉莉周》的一个延续。

  华西都市报:这部电影和您的前作有反差,这是不是预示您要转型?

  岩:我其实一直都没有变化。我在做电影之前是拍电视的,我拍的电视剧中,有不少杀人和惊悚的东西。

  【坚定】好莱坞?没想过

  (自从2004年的《花与爱丽丝》之后,他执导电影的步伐放得越来越缓慢,以至于这部电影之后7年才交出新作。)

  华西都市报:您现在出新作的时间越来越慢,下一部电影您还会让影迷等多久?

  岩:我会尽早,明年吧。(含蓄地笑)我现在有几个故事的构想,但还没决定先写哪个剧本。我很喜欢拍恐怖片和惊悚片。

  华西都市报:接下来会不会继续和西方影人合作,甚至进军好莱坞?

  岩:我没有想过要进入好莱坞。我有属于自己的一个世界,我表达这个世界的看法不光会通过电影,而且还会通过文字、音乐甚至绘画。这两年虽然没有新的电影,但有出两部小说,拍了两部纪录片,也给歌曲作词。

  【淡然】奖项?拿奖易变质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虽然岩井电影的口碑很好,也经常在各大电影节上亮相,但基本都是参展,很少参赛。)

  华西都市报:您的电影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但没有一部得奖,这是为什么?

  岩:我高中时参加过一个绘画比赛,但最终落选,从此之后就不喜欢参加各种比赛。我看到过很多人拿奖之后,他们的作品就变质了。后来我明白了,即使我拿到奖,我可能也不会很开心,但如果拿不到奖,我的心情就会变得太糟糕。如果你做什么事之前都要掂量拿奖或者不拿奖,多傻啊,多没劲啊。

  华西都市报:您小时候想得诺贝尔奖,那当导演后有没有想过得奥斯卡呢?

  岩:最让我高兴的事或许是听到你们赞许我10年前的一部电影很好看,这比拿什么奖都还高兴。我喜欢拿电影和观众交流,而不是和评委交流,这可以让观众长久欣赏你的电影。他的秘密

  50岁的青春,皆因有个“小萝莉”

  《情书》里的唯美画面,《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里的极致音乐;《燕尾蝶》中的残酷,那些关于青春的记忆,在岩井俊二的镜头下,女孩子微妙的心思与梦,被这个善解人意的导演亲切而细致地描绘在片子里,他尊重了那些因为太年轻而无法把握的情感,真挚而热诚地展现给影迷,令人感动。

  问导演如何总能描绘出关于“萝莉”的心境,他轻轻拂面,想了一下。“我喜欢拍自己喜欢的东西。”

  突然记起了什么,他从座椅上突然站起来,在房间里走动,从挎包里拿出了自己的Ipad。翻译说他想给大家看一个东西。在他的Ipad里,是两个女孩在歌唱。“这是现在捧的新人。在日本的一个电视台做一档关于电影的节目,彼此搭档。”画面里的女子干净,眼睛纯纯,十足的“洛丽塔”。也是他此前镜头下最爱的那种女子。岩井俊二说,他觉得这两个女孩很有潜力,以后想跟她们合作电影,还为她们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落花生”“因为花生是两颗嘛,还有壳!”

  导演的眼底放着光。而这两个女孩一位16岁,另一位22岁。

  大抵是这样的,每一位男子的心里都住着一个“洛丽塔”,关于女性,岩井俊二直言,“在我16岁的时候,我看那些40、50岁的女子,觉得她们都不是女人。可我现在到了50岁了,我觉得从16岁到50岁的都是女人了。这个过程很微妙。”记者手记无限拉长的青春期

  我的人生完满了。在见到岩井俊二的那一刻,我已知晓。

  这是我最爱的导演,没有之一。50岁的岩井俊二,长着一张娃娃脸,他的青春被他无限期地延长了,以至于50岁的人看上去还像个大学生。

  在影迷心目中,他是日本的王家卫。虽然作品不多,但几乎每一部都被影迷奉为经典。残酷青春,是他大部分作品的主题,他说“电影就是拍给年轻人看的。”所以,我们能看到他镜头下的男女,如出一辙的纯净,他解释自己的青春,是不被朝九晚五所束缚的,“我的工作就是为自己的精神而做,拍的电影也是自身的要求。”

  他无限期地拉长自己的青春,即使是2011年的新片《吸血鬼》也离不开青春校园。尽管那是一部反响平平的作品,但他依旧有着自己的决绝。“每一部电影之后,我会给自己打分,等它上映之后,不管好坏,都算完结。”

  依稀记得某年的上海,岩井俊二以上海电影节亚洲新人奖评委的身份亮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一句特别美的话。他说:“生活就像一枚再普通不过的果实。你只有切开它,然后用放大镜细细观察,才能发现它独一无二的魅力。对我来说,摄影机就是那个放大镜。我喜欢细腻的叙事风格,这也许是我在电影界的指纹。”

  只是,有一句话一直未对他说。我想谢谢他,在我曾经的青春岁月里,与我作伴。本组稿件华西都市报记者杨帆马丹摄影陈羽啸

【编辑:刘欢】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