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姜文:没弄明白怎么会让大家觉得我有范儿

2013年09月02日 15:52 来源:天天新报 参与互动(0)

  19年前,姜文的第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威尼斯电影节一战成名,从此姜文开始了导演的漫漫旅程。19年后,姜文经历过《太阳照常升起》的低谷,也创造了《让子弹飞》的票房高潮,并且带着筹备中的新作《一步之遥》以评委的身份重返威尼斯。在不少人看来,姜文的电影错综复杂,以至于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解读。不过在姜文看来,无论什么样的电影都会出现这种状况,甚至会出现误读。他本人也是一个误读的产物,至今他仍旧没弄明白自己怎么会让大家觉得是一个很有范儿的演员。

  新片探讨人的矛盾性

  记者:威尼斯电影节有什么特别之处,吸引你放下新作的筹备跑来担当评委?

  姜文:19年前,我拍的第一个电影叫《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和夏雨来这儿,夏雨得了最佳男演员,当时有句话叫,最老的电影节得出了一个最小的影帝;这次来呢,他们也把“阳光灿烂”重新再放一遍,跟原来有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我也很想来看看。至于为什么筹备新片的时候还要过来?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导演,能够到电影节来,作为评委看20部片子,这个是最好的筹备机会。如果每个导演都有这样的机会集中起来看20部片子,还没有你的片子,你可以轻松地去感受,通过这么强的劳动把你自己的筹备作品的劳累放下,对开拍是最好的一件事。

  记者:当评委累么?

  姜文:比被评的时候累点,因为你一天看不少片,但还行,没压力。

  记者:今年入围的作品当中,您有对哪个导演的作品比较喜欢吗?

  姜文:我就是给什么看什么,因为最好的评委就是不要想那么多,就看眼前的。怎么选不归我们管,为什么选也不归我们管,就用最干净的脑子、眼睛看这一部电影。你不能说他的前因后果,以前多牛逼,现在多不怎么样,那样杂念太多了。

  记者:新作《一步之遥》筹备的怎么样?

  姜文:随时可以拍了。

  记者:《一步之遥》是不是3D的?

  姜文:是3D的。但是我觉得我从小就看过立体电影,陈佩斯他爸就演过,《魔术师的奇遇》。3D是巧立名目,那就是立体电影。中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从小就戴眼镜看立体电影,看着倍儿晕,也特暗。大家也就抛弃了这个东西。现在3D做得也不是那么好。

  记者:那你为什么做3D?

  姜文:我争取把它做好点,通过我做好点。确实大部分3D电影做得很烂,而且是假3D,用2D拍出来然后转3D那不是胡扯呢。我们真的用3D拍,挺麻烦的。比如我拍个黑白电影,我是用黑白胶片拍,因为用彩色胶片褪成黑白,是不对的,是灰的、山寨的。我觉得我可以拍3D,但我不觉得3D是什么新的技术,跟我一样老了。

  记者:你认为人是矛盾体并存的吗?

  姜文:难道你不觉得那是更真实的情况吗?比如说一个人他小的时候,尽管他父母有钱、成功,他自身仍然是个无产者。随着他上大学,有工作、有老婆、然后有孩子了。尤其是对孩子教育的时候,容易变成保守派这头的,跟小时候青春期反抗父母的时候相反,我觉得这个在一个人身上并存,是一个非常自然的事。我到更愿意看一个人一生的变化,这个是非常有意思的,小时候混蛋一阵,将来面对一个混蛋的儿子,他开始说混蛋不行啊,将来要出事的。我觉得这特别有意思,是个非常有趣的生命过程。

  记者:新片当中也会有这样的吗?

  姜文:这是我感兴趣的事,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相矛盾的东西,在一个人身上会并存,你问得非常对,我们的故事里面是涉及到这样有趣的问题,极端相反的东西会在一个人身上并存。

  记者:这次选演员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姜文:正在选,我们会选出漂亮的演员的。首先得漂亮,能歌善舞。男的难看点就算了,女的得好看点吧。

  记者:你是为新片弄的新形象是不是?据说头发留了半年。

  姜文:就是按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人,梳的油光头,我不喜欢那样的,平常就想剃短发,没办法成这样了,挺寒碜,我不喜欢留长发。

  大家说我“有范儿”是误读

  记者:华语片在国内的票房越来越高,但在国际电影节上是作用好像是越来越小?

  姜文:这有什么不应该的么?我没觉得什么时候更辉煌,当时大家不知道什么是中国,或者带着一种同情的眼光说“哎呀不错啊,你居然能出来,你们拍得这么苦”,现在中国人到处买东西,他们心里多不平衡啊,我凭什么选你们的电影啊,我就不选。你们现在年轻人出来都带着卡,住酒店都挑好的吃好的,那时候出来都拿方便面,发几毛钱,出来就知道买最便宜的衣服啊,酒店的肥皂都能给拿走,那时候这情况有什么可辉煌的。

  记者:是那种惊喜过去了?

  姜文:不是惊喜,是误读。误读产生很多美好的结果,青春期的异性也是一种误读,看一女的觉得这太美了,领回家一看怎么这么别扭、那么烦啊,她再美也跟你吵架啊,帅哥真好啊,来了以后你会觉得他那袜子怎么那么臭啊。是吧,我觉得那是一个青春期的误读和美好,其实不代表实质。

  记者:要有人误读了你的电影,你有什么感受?

  姜文:误读是永远的,好像有个意大利的作家,他专门写过误读,误读这事很有意思,不是贬义词,其实人和另外一个人的了解和理解,真正的了解是偶然的,不了解是必然的,在这过程中有误读存在,有时候会带来灾难,有时候会带来美丽;国与国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都是这样,哪有全球一体化啊。

  记者:所以你不介意观众对你的作品误读或者是不理解?

  姜文:我也是一个误读的产物,我经常在镜子里看自己说你这样还当演员呢,我确实也很不得其解,为什么啊,我怎么就成了一个让人觉得很有范儿的演员,我没觉得啊。

  新报记者 吴轶凡 文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