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地心引力》将映 中国"天工一号"拯救女主角

2013年11月15日 09:3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导演阿方索表示,影片中特意设置的中国空间站等中国元素,并非纯粹是为了讨好中国观众,因为在当代的几大国家中,事实上也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这几个国家拥有或曾经拥有过自己的太空站,“这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被“卡神”詹姆斯·卡梅隆称为“有史以来最好的太空片”的《地心引力》将于11月19日以2D/3D/IMAX3D/中国巨幕全格式登陆中国内地,影片将镜头对准了谜一样的宇宙,探讨了浩瀚星球中的人类的孤独与幸运,那种“无穷大”与“人之渺”的对比,仿佛在银幕上涌起的神奇漩涡,将观众全然吸入其中。

  《地心引力》由阿方索·卡隆导演,乔治·克鲁尼和桑德拉·布洛克两大明星主演,讲述了在地球空间站工作的资深宇航员马特(乔治·克鲁尼饰)和第一次执行航天任务的新手瑞安博士(桑德拉·布洛克饰)出舱作业时,卫星突然发生爆炸,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两人陷入无以复加的绝望之境,失重、失联、缺氧,两人不仅要在真空环境中挣扎生存,还要以重返地球为终极目标进行自救,生死存亡,命悬一线。影片自10月4日在北美和30多个国家、地区上映,目前全球票房已过5亿美元。

  《地心引力》中,没有外星人、没有星际空间的大战、没有反乌托邦式的情节,却营造出了登峰造极的震撼效果,被称为是继《阿凡达》之后,又一部非看IMAX3D版本的视效神作,而其“神韵”到底在哪里?

  拍摄:源自IMAX版的《哈勃望远镜》

  导演阿方索·卡隆坦言《地心引力》的拍摄“圣经”源自IMAX版的《哈勃望远镜》。《哈勃望远镜》是由IMAX公司和华纳兄弟在2010年制作出品的一部太空纪录片。讲述了两名NASA宇航员将IMAX摄影机带入太空,并且使用IMAX3D摄影机拍摄了修复哈勃望远镜的过程。整部影片生动呈现了人类在太空自登月以来的最伟大的成就——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广袤而壮丽的太空,片中有极其罕见的由宇航员在太空中完成的许多NASA历史上最困难的任务的镜头。

  卡隆从《哈勃望远镜》中研究学习太空船、太空站和国际空间站的设计等等,并将研究成果注入《地心引力》。《地心引力》中,航天员在宇宙中移动的方式及他们在零重力下奇妙而疯狂的行为和反应,都是来自于卡隆的“《哈勃望远镜》学习成果”。

  准确:“失重”效果获宇航员赞赏

  《地心引力》中宇航员的失重效果并未借助无重力室,而是靠机械和CG完成了惊人的视觉效果。桑德拉·布洛克要像木偶一样被12根钢索操作,表现出太空漫游和漂流感,而且还要经常配合拍摄做出翻滚、倒吊等违反地心引力的动作,甚至还要“在空中”平躺。这正是影片拍摄的难点:“要在有重力的地方,拍出无重力的感觉。”

  曾经有过三次太空行走经历的NASA前宇航员加勒特·赖斯曼力赞影片表现得“非常靠谱”,很多细节甚至“不可思议”。加勒特表示,电影中隔在你跟地球之间的只有你头盔上的玻璃,这种视觉震撼被恰到好处地捕获到了,太空行走时的运动和体态也都呈现得非常准确。在真空环境中触发某种运动极为容易,但要停止它非常之难,这些在很多场景中都得到了精准的体现。不过作为一部科幻影片,《地心引力》增强了电影的观赏效果,因为影片里的地球比真正能看到的地球更加清晰生动。

  在细节方面,加勒特透露,桑德拉·布洛克所饰演的新手宇航员在关闭通向联盟号的氧气流时,所关闭的两个阀门是完全正确的。联盟号和国际空间站的内部也非常贴近现实。此外,加勒特也风趣表示:“桑德拉·布洛克穿背心和西装短裤的样子,比起我脱下太空服后的样子要性感多了。”

  《地心引力》的3D特效采用了最先进的高科技电脑及数字制作手段,其中60%都用CGI技术进行制作,并且在开场为影史贡献了一个令人瞠目的13分钟长镜头,出神入化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令人叫绝。两大主角在太空中疯狂旋转的画面、空间站爆炸碎片横飞的镜头,都清晰得无懈可击。

  赖斯曼还表示,《地心引力》是有史以来最贴近现实的太空电影,甚至那个叫克鲁尼的家伙都长得很像他。难得的是,《地心引力》并没有将3D作为一种噱头,而是真正用来描绘一个对大多数人而言都完全陌生的逼真环境。

  道具:最小的螺栓都经过精心设计

  《地心引力》的绝大部分场景,包括空间站的通道和气阀,都是虚拟的,但又需要实现整个细节高度逼真。

  片中数以百计的道具,从大型手工工具到最小的螺栓都经过精心研究和设计,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生成可以用于数字“装扮”场景的道具库。考虑到不同国籍的人在国际空间站里工作,影片在场景中也加入了一些微妙的触动以反映不同的文化场景。此外,影片还细致反映了这样的事实:即使是在太空,也存在磨损和撕破,空间站的里里外外表明了它们的工作年限。

  中国元素:“天工一号”拯救女主角

  中国空间站“天工一号”是女主角返回地球的唯一的“救命稻草”。换言之,“‘天工一号’将拯救桑德拉”,“中国的航天科技成果将拯救美宇航员”,“中国将拯救美国”,《地心引力》中的中国元素堪称好莱坞影史“最牛”。不过导演阿方索表示,影片中特意设置的中国空间站等中国元素,并非纯粹是为了讨好中国观众,因为在当代的几大国家中,事实上也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这几个国家拥有或曾经拥有过自己的太空站,“这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天工一号”是影片剧情的关键,片中“天工一号”空间站矗立在宇宙之巅,雄伟壮观,空间站外壁,五星红旗和中国字格外醒目。作为影片中的重要场景,导演阿方索的团队找到了足够多的公共资料作为参考,完成了一个华丽的忠实再现,太空舱内出现了中文字样的各种生活必需品以及工作所需的材料设备,格外引人关注,比如“救生包”、“水壶”等等。乒乓球、弥勒佛等中国特色也可见到。不过,为了跟现实有所区分,影片也故意制造了一些背离,比如“天宫”写成了“天工”。

  粉丝巨头:卡梅隆成最大的“托儿”

  因拍摄《阿凡达》、《泰坦尼克号》而被国内影迷尊称为“卡神”的詹姆斯·卡梅隆,堪称是《地心引力》的头号粉丝,继盛赞《地心引力》为“影史最佳太空片”之后,他还专程在影片内地上映前夕,越洋录制了一段长达145秒的视频。

  卡梅隆透露自己担任了3年美国航空航天局顾问委员会委员,他表示,自己是看太空电影长大的,太空电影是他的大爱,“我很渴望去到外太空,看了《地心引力》我感觉自己的愿望已经实现。”卡神说在看《地心引力》的90分钟里,他的手一直放在嘴边,他得不时提醒自己别忘了呼吸。

  卡梅隆认为阿方索·卡隆做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将失重的状态真实地表现出来,这部影片在视效和3D科技方面也开创了先河。如果把这部影片说成是一部紧张刺激的惊悚电影,那是低估它了。“这部电影远不止这些。这是一部关于生存,关于一个女人如何面对自己,怎样设法存活下来。”

  《地心引力》的顾问、《哈勃望远镜》的主演之一也是NASA宇航员的凯蒂·科尔曼则用“魔法”来形容《地心引力》,她说:“大银幕格式和美妙的景致唤起我许多美好的回忆。”文/本报记者 肖扬

【编辑:宋宇晟】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