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编剧作家富豪榜”引热议 高满堂、于正进三甲

2013年12月08日 15:47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近日,有媒体推出“编剧作家富豪榜”,著名编剧高满堂、林和平、于正分别以3000万元、2700万元、2400万元的编剧稿酬收入荣登“编剧作家富豪榜”前三甲。有人因此欢呼编剧的收入大大提高,也有人质疑榜单的权威性,认为编剧的地位仍有待提高—— 一个影视编剧到底值多少钱? ——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知名编剧倪骏专访

  编剧被忽视导致中国电影不好看

  羊城晚报:有观点认为现在决定影视收视率的不是导演、明星,而是剧本,您认同这一说法吗?

  倪骏:我觉得电影和电视要分开来看。就电视而言,剧本可能会比较关键。电视对导演的要求是顺畅地叙事,不需要特别风格化。当然也有些像张黎、郑晓龙这样非常厉害的导演,他们确实有自己的风格,尤其是张黎,他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就是非常电影化的拍摄。一般而言,电视剧还是消费情节、故事,所以剧本确实是最重要的,是一剧之本。

  就电影而言,剧本当然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恐怕是导演。因为电影短,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内讲完,当然大部分观众也是在消费故事,但它肯定和电视剧几十集这种绵长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电影有风格化的表现,导演需要用视听语言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清楚一个故事,这对导演的要求会比较高。

  但无论如何,剧本作为一剧之本,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电影时间短小,大家会更关注视听语言,电视剧的视听语言则不需搞得这么繁复,对于很多人来说,看电视剧是比较放松的,并不太在意视听语言是否风格化、有特点,要求不那么高。

  羊城晚报:现在编剧的地位怎么样?相对于导演,制片人、投资方,编剧的地位相当于“三等公民”?

  倪骏:还得分开看。电视剧的编剧地位还不错、凑合,但电影的编剧确实比较一般。虽然电影编剧也是主创,但大家好像很少在乎电影编剧。有时CCTV 转播电影颁奖典礼出现长度不够的情况,也都是剪掉最佳剧本的颁奖,好像电影编剧根本无所谓似的,现在实际上就是这样。而且一般说到编剧,像这次“编剧作家富豪榜”,主要还是电视剧编剧,电影编剧很少。当然也有例外,像刘恒,他自己本身是小说家,不只写电影剧本,这些例外的也就只有金字塔尖那几个人。

  大家说中国电影的故事不好看、剧本很差或是其他负面评价,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更多的编剧更情愿写电视剧,地位可以,收入也可以,跟写电影剧本的状况不太一样。

  好莱坞的整套制度可供借鉴

  羊城晚报:电影导演、制片方、编剧三者间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怎样的?

  倪骏:我正好在微信上分享了一个链接,就是好莱坞账本解密,它以好莱坞的《刺杀希特勒》为例,说明他们是怎么分钱的。好莱坞是制片人中心制,所以制片人肯定分得最多;明星排第二;导演第三;编剧第四。这些都是主创,编剧能分到钱已经不错了。就看《刺杀希特勒》这个例子,好莱坞的分配比例还是蛮科学的,汤姆·克鲁斯分10.4%,导演布莱恩辛格分5.0%,编剧是大编剧克里斯托夫·迈考利分2.0% 。制片人要看是哪种情况,如果是公司派来只负责这个项目的,可能分不到那么多钱,但如果他自己就是出品人,是公司高层,这个钱就不好说了。好莱坞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搞这个制度,到现在已经比较完善,是相对理想的关系;中国的情况,得编剧跟对方谈,当然也要看编剧有没有这个能力谈、值不值这个钱。比如对方会说给我两种选择,要么买断我的剧本,要么前期少付点钱,赌赌后头的票房,卖了钱之后再分。

  我觉得导演、演员、编剧和制片人都是主创。制片人负责整个项目,从一开始提项目到组织人员再到最后把作品卖出去,等等,很繁复,说白了就是CEO,一个有经验、手眼通天的制片人当然非常重要。演员也很重要,很多人就是只追明星。但编剧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实编剧很难,起初什么都没有,要平地画饼,就像一张白纸如果没有勾出蓝图,那你接下来怎么做?

  电视剧是另一种情况。美剧、TVB编剧的操作都是团队写作,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很少团队写作。美剧也有大牌编剧,像《纸牌屋》的编剧鲍尔·威立蒙 ,会说他自己来做这个作品,但基本上还是以团队写作为主。

  羊城晚报:美国编剧可以组织大罢工,相比他们,我们国家的编剧地位确实比较弱势。

  倪骏:好莱坞编剧罢工,他们有工会,他们的演员也会罢工,觉得钱分得不好或者其他原因就会罢工。美国这套制度从1930年代就开始建立,到现在他们都不满意,还在要求进一步完善,我们就更不用说了。我们可以说是一步进入市场化,肯定会有很多缺陷。

  小编剧在底层苦苦挣扎

  羊城晚报:现在制片方对编剧的要求,时间上会不会特别赶?

  倪骏:这个因片而异吧。我知道有些大公司,他们抓剧本是从很早就开始的,抓完了也不一定拍。比如赵宝刚工作室,都会有个专门负责剧本的部门,一年可能抓五六个剧本,但最后可能就只拍一两个,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急就章。买完版权,找到合适的编剧谈,有文学策划一直沟通,然后再看哪个更好,或者说哪个在当下最有可能卖给电视台,那就先拍哪个,很多公司现在基本都这样。

  现在很多公司都上市了,有钱在剧本方面早点投资,先养些剧本再拍,这是做精品剧的节奏。但也有些公司很着急,搭个草台班子,或者说有的平台资源比较好,不愁没地方播出,做些投资不太高的戏,这些就不会太在乎剧本质量,可能会存在快写快拍的情况。大家会骂这样的戏,但奇怪的是有部分雷剧、槽剧也播得挺好。作为编剧我们当然更愿意去做精品剧,尤其是给上市公司做,大导演、好本子、大演员,然后在好的平台播出。

  羊城晚报:制片方跟编剧谈好之后会不会给一个非常死的时间限定?现在观众对编剧不满,认为是编剧节奏快,仓促的时间内肯定写不出好东西。

  倪骏:谈好了肯定要规定时间,但不会限定得特别死。像做精品剧的就不可能,剧组都没建,一般会给编剧比较充裕的时间改好为止。不会说剧组在那等,演员只有这点档期,资金明星都到位了,所以催编剧等着拍。催得很死的情况也有,像我说的草台班子,毕竟每年两三万集电视剧摆在那,不可能每个都是精品剧,也不可能每个都有大公司的气魄。

  羊城晚报:有一定名气的编剧收入肯定不错,但年轻的编剧收入是不是不太乐观?

  倪骏:我们有句行话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因为有好多项目你可能做完了,最后却不拍了,像我这样的编剧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制片公司一年开发七八个剧本,最后只拍一个。或者是有的项目做了一半停了,那制片公司只给你前期的钱,后面的就不给了,这都是按合同走的,我个人觉得没人耍赖,没有说谁吃亏谁不吃亏的问题,合同里写清楚了,肯定会存在这种风险。

  小编剧面临的问题肯定更大,因为水平等各方面的不成熟,会导致他们写的东西存在一定问题,能投拍的可能性相对更小。如果没遇到能顺利投拍的,他们可能真的是在底层苦苦挣扎。

  做编剧就要做莎士比亚

  羊城晚报:麦基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电影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讲一个新鲜的故事而不是陈词滥调,也特别强调说不要模仿好莱坞。

  倪骏:我们国家上个世纪90年代才刚刚市场化,之前一直是统购统销,市场化以后才出现类型电影、系列电影。好莱坞做了快100年才发展成这样,系列电影是要在市场考验下成熟的。我们现在也有试图在做的,比如《人在囧途》,制片方就希望做出系列电影,但成不成功是另一回事。

  不是说不能模仿好莱坞,它的成功是有道理的,基本的叙事技巧、类型创作的方式,是值得学习的,但要和本土的状况结合好,也就是要落地,纯粹模仿当然不行,要纯粹模仿的话观众看外国电视电影就行了。题材是国内的,人物接地气,这很重要。这点韩国人做得很好,不能说韩国电影就没有模仿好莱坞,讲故事的模式就36种,早早就讲完了,莎士比亚讲得最好,难道我们就不用讲故事了吗?只是说旧树发新芽,不一样的人物在不一样的地方,故事发展肯定也不太一样。麦基自己就在写各种故事,故事模式都告诉我们了,这是成功的典范。

  麦基说要讲新鲜的故事是对的,但这种话放之四海皆准,怎么说都没错,我们也这么告诉学生,把人物做好了,人物会带你去一个地方。

  羊城晚报:网上调查显示,七成受访者认为影视编剧讲故事水平差,78%的人认为编剧只重产量不重质量。您怎么看待这个调查?

  倪骏:普通观众看影像,很难区分哪些功效源于编剧、哪些源于导演、哪些源于演员。有时候可能剧本很好,但遇到不合格的导演把故事讲得支离破碎,大家都看不懂。像刚才说的《楚汉传奇》,剧本还是不错的,可拍出来被人骂成那样。电影这种情况会更突出,有时可能剧本非常好,但导演视听语言功力很弱,讲故事的方法不好,可能效果就很差。但观众看不出究竟是导演还是编剧的原因,甚至有时是演员的原因,演员很差把握不了角色,演走形了。这可能还是要专业人士来看,比如《扫毒》,我个人觉得这个电影剧本不好,但导演不错,演员也不错。剧本的台词不够经典,人物关系也比较老套,套了八十年代热血港片的模式,你能感觉到剧本写得很硬,张家辉失踪五年然后又出来了,导演只能想办法让他的出来合理一点。普通观众会觉得,这个戏整体看着不错,而我们会分开去分析。

  羊城晚报:您认为一个好的编剧应该是怎样的?

  倪骏:我个人觉得最好的编剧当然是莎士比亚那样的,那是塔尖上的人,可能所有做编剧的都有这种理想吧。拍电视剧、拍电影最后都是为影像服务的。但有时候,比如我是戏剧学院的老师,我会觉得写舞台剧更有意思,很多舞台剧的剧本是可以作为文学典籍流传的。我觉得如果做编剧就要有这种梦想。

  像电视剧编剧,应该算是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说,电视剧、电影、戏剧三者的编剧是不一样的。电视剧的故事、人物被撑长了,从创作自由来看,肯定不那么自由,而且还要服务于制片方的要求等等。最自由的还是做舞台剧,戏作最后留名的也还是剧作家,像莎士比亚、布莱希特。我们的理想是做莎士比亚、布莱希特,但那需要天分。电影留下的剧作家就没有导演多。电视剧会怎么样,我也不知道,当然像韩国、日本就有非常著名的电视剧编剧,现在看来,或许今后我们也会有吧。记者 何晶 实习生 肖安芝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