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张译自曝两年前已经拜师高满堂(图)

2013年12月24日 16:22 来源:大连晚报 参与互动(0)

张译在接受记者采访。

  说起演员张译,很多人会想到《士兵突击》里的史今、《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孟烦了,到最近热播的《抹布女也有春天》中的吴桐、《辣妈正传》中的元宝,一直在荧幕上扮演“靠谱好青年”的张译获得了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他却一直笑称自己是一位“不靠谱的演员”。12月22日下午,张译带着他的首部新书《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出现在市新华书店图书大厦,在签售会开始前,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说到跟大连的缘份,张译的话匣子一开便刹不住了,甚至主动爆料,他早在两年前已经拜师高满堂了。

  曾来过大连

  让受访者谈谈对当地的感受,已经是个不太合时宜的采访话题了,可对张译来说,大连这座城市跟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用他的话说:“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第一次旅行的地方,那是人生远足的起点,是梦幻的开端。我的这个起点,在1982年的大连。”至今,他还保存着当时在大连火车站照过的一张相片,“那个年代,好像人们只有在火车站拍照,才能证明自己来过这座城市。所以,大连,是我第一次在火车站拍照的地方。”

  后来,张译在大连拍了两部戏:《三七撞上二十一》和《钢铁年代》。张译说:“大连,是我梦里都能梦见的城市。”

  张译在接受采访前,说自己一直在跟高满堂通短信,“两年前我就拜他为师了,即便我穷尽一生也写不出一个像样的剧本,做他的徒弟,也是我无上的荣誉。”说起当年的拜师经过,张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他在旅顺客串高满堂编剧的《钢铁年代》,一天下午,高满堂到剧组探班看拍摄回放时,对张译在剧中的表现大加赞赏,提出要请他吃饭,饭桌上,高满堂对张译的改戏能力予以首肯,当得知张译原来也干过编剧时,便说:“你给我当徒弟吧。”张译以为高满堂是开玩笑,并没有当真,可在席间他见高满堂闷闷不乐,才知道是自己的“不知好歹”让高满堂不快。“高老师是中国一线编剧里的一线,真能当他的学生,我求之不得啊!”张译说,那一回,他还给老师送上了见面礼,是一支崭新的钢笔,高满堂拿到这份大礼,相当高兴,鼓励他一定要当个好编剧,“写剧本不是简单的事,我就图个虚名吧。”张译笑着说。

  写书原本不想署真名

  祖籍山东烟台,生在哈尔滨的张译称自己是“蒲松龄的老乡”、“萧红的邻居”,所以山东爷们和东北汉子的爽直真诚在他身上有了更多的体现。

  在这本书中,张译用幽默、生动、细腻的笔触记叙了自己从幼时求学、少时从军到青年从艺的人生故事,真挚的诉说中承载了张译和70、80年代一代人共同的青春回忆。也许正是因为这些“不靠谱”和“爱折腾”的青春印记,张译一直保持着对演艺和生活的活力与创造力,于是,为了寻找人生的另一座舞台,他破釜沉舟从部队转业,开始了从一个剧组到另一个剧组的演员生涯。

  值得一说的是,这本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演员出书,为此张译一直觉得颇为忐忑,甚至在成书之前,他还考虑过不要用自己的名字,后来在编辑的一再坚持下,才没有让他“更名改姓”。为了让这本书不同于演员出书时常见的那种“个人传记+大量照片”的现象出现,全书不见张译的照片,只在封面用了他的一个背影。

  说起这本书的删减过程,张译幽默地说:“我最开始写了50多万字,几经修改删掉30多万字,心疼死了。我特意建了一个文件夹叫文字冢,把它们‘厚葬’了。”对于删下去的内容是什么,张译解释说主要都是实在不能讲出来的故事,是对行内人、朋友和自己的保护。他说:“这本书里面没有修辞没有描述,因为我知道我的文化底蕴不太够,只有干干的故事。而且我的故事是有节奏的,我读过2000多本话剧剧本,我知道节奏的重要性。”文本报记者郝岩 摄影关军

【编辑:宋宇晟】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