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雨人”周玮遭质疑持续发酵 聚焦三大争议点

2014年01月25日 00: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方舟子质疑“中国雨人”周玮  来源:江苏卫视

  中新网1月25日电(上官云) 曾被央视《走近科学》栏目鉴定为“智障”的山西小伙子周玮,近日现身《最强大脑》,展示出超强的心算能力,他也因此走红。然而不久后,网友便提出疑问,认为周玮的心算能力可凭后天训练习得,并进而质疑节目的真实性,方舟子也对质疑也表示认同。江苏卫视随即作出回应,表示不存在造假问题。随着争论的升级,围绕《最强大脑》的三大争议点浮出水面。

  争议一:“中国雨人”周玮并非“智障天才” ?

  回应:非死记硬背

  江苏卫视近期推出的科学真人秀《最强大脑》引发关注。该节目每集制定主题,邀音乐、体育、记忆等高手挑战,并以科学方式分析高手能力。1月17日登场的选手周玮儿时曾因惊吓变为“傻子”,上到五年级便辍学。但他在现场以心算16位数开14次方,因结果准确获得满分,引得观众赞叹,并被称为“中国雨人”。

  但随后有网友提出了质疑,认为此类计算可通过后天强化训练习得。素有“打假斗士”之称的方舟子也表示,16位数字开14次方取整数结果,靠记就行。方舟子在微博发布华罗庚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所写的科普文章,分析所谓的“计算天才”其实是用了一些技巧,并不神秘。

  同时网友们也开始研究关于多位数、高开方的速算秘诀,多数人的观点都与方舟子的相同,认为多位数、高开方的计算难点在于能否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方舟子亦给出“简易”验证法:“对16位数不要开14次方取整数(只有3个结果)或一位小数(只有20多个结果),多取两位数,或只开三次、四次方,即可验证他是真正在计算还是靠取巧。”

  针对方舟子对周玮的质疑,《最强大脑》的评委魏坤琳公布了北师大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周玮的初步检测后的报告要点:一、周玮不是死记硬背;二、进行复杂计算时,他的大脑有异常人表现。

  争议2:评委魏坤琳非“专家”?

  回应:科学家团队来自3大心理学系

  对周玮是否“智障天才”的质疑尚未平息,魏坤琳又遭到方舟子的质疑。魏坤琳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但方舟子却对魏坤琳的专业表示怀疑,称其在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在美国学的是运动控制和运动康复,和大脑认知没有半分钱关系。他还炮轰魏坤琳并非“专家”,就是“体育老师”,讽刺其为商业推广的一部分。

  江苏卫视总编室品牌推广主管刘宇哲在微博上回应质疑,称“二货又开始质疑魏坤琳,说他是学体育的,和大脑认知没有半分钱关系,节目组找来伪专家蒙全国人民。这是对北大心理学系的挑战吗,而且Dr。魏不是一个人,最强大脑幕后的科学家团队主力来自北大、北师大、复旦三大心理学系,包括刘嘉这样的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呵呵。”

  争议3:“脑电波测试”是伪科学 ?

  回应:会对选手严谨甄别

  针对节目组称为周玮做过“脑电波”测试的说法,方舟子也提出了疑问:“脑电波还能测这个?查了一下,发现是山西中医研究所一个研究员发明的‘脑象图技术’,号称能测出孩子的脑区优势和劣势、智能特征、个性特征、思维方式,还能据此帮人选职业呢。其实就是骗人的伪科学。”

  方舟子又贴出2009年央视《走进科学》栏目对周玮的报道。在这期节目中,周玮算加法都要花一到三分钟,在刚接触开平方计算时速度很慢,但几年后便可以计算多位数、高开方的题目。当时,《走进科学》请来的专家认为周玮并非天才,是后天训练的结果。

  方舟子由此质疑“为什么过了几年,上江苏卫视,突然玩起‘16位开14次方’这种吓唬人的骗术呢?那当然也是有人培训他的了”。他直言《最强大脑》是“智障”节目。

  江苏卫视总编办负责人刘原对此作出回应,称《最强大脑》是个负责任的科学节目,对选手会进行严谨的鉴别,既没造神更没造假。节目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知识唤回大众对科学的认知,挖掘科学潜能。刘原更表示争议是好事,可以让科学越辩越明。

  媒体建议修改打分机制

  随着争议的扩大,公众的看法日趋客观理性。登载在《新京报》上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欺骗观众的评价源于《最强大脑》宣传口号,“我不是歌手,不唱最强音,我是最强大脑!”虽未提及一些人的“超能力”为天生,但节目中却不断传递“展示的就是天才大脑”的信息。

  文章表示,据调查,节目制作内幕表明,“最强大脑”是训练出来的:目前参与节目的11位选手中有5位曾在商业培训机构“新思维教育”接受过“记忆术”训练。可节目组却向外宣示,参与者技能具有多项目挑战的迁移性,以证明是脑力天赋。与其说是“最强大脑”,不如说是训练大脑。通过训练提升大脑潜能,是好事。但若不据实以告,或会引起观众反感。节目以科学的名目促进传播,最终或不符合科学本身严肃的普及模式。

  《信息时报》亦刊载文章指出,《最强大脑》吸引人的核心因素是公众对智力的天然崇拜。这个世界上是否有天才未可知,但大多数人渴望天才的出现,这就是游戏的一部分。天才的传奇故事再加上他的超能力,便是一出喜闻乐见的好戏。所以《最强大脑》几位嘉宾一直在强调先天的要优于后天训练的,然后充分满足大家猎奇的心理,把戏做到最足。

  但人们很可能因为崇拜智商而轻视了普通人,又因为极力吹捧天才而贬低了那些真正勤奋、刻苦、脚踏实地学习和工作的人。这样的理念容易被人利用,从而造成一种不大积极的价值观。该文表示,独裁并非科学精神,但《最强大脑》作为一档宣扬科学的节目,仅设一位“科学判官”,并有权力左右选手去留,这样的机制并不科学。因此,文章末尾建议如果有三个像“Dr。魏”这样的科学家来做最后的定夺,或修改打分的机制,可能会更科学一些。

  有观众对此表示赞同,并建议多做公正测试,煽情应当有度,不能因此影响对事实的判断。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