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奥斯卡最佳影片《为奴十二载》原著小说上市

2014年03月05日 15:44 来源:大河报 参与互动(0)

 

  阅读提示|一年一度的奥斯卡电影颁奖晚会再次聚集了全球的目光,由布拉德皮特担任制片人的《为奴十二载》(又名:为奴十二年)成为最大赢家,斩获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女配角三项大奖。影片的同名小说《为奴十二载》日前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主题宏大深沉、故事一波三折令所有书迷和影迷为之感动,本书是目前最新、最好读、最精致的中文译本。

  《为奴十二年》

  作者:所罗门·诺瑟普/SolomonNorthup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

  《为奴十二年》是那种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但只要一读,那种莫名的熟悉感就会扑面而来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它写的是一段美国的历史,但却在今年撼动了整个世界电影圈的原因。因为《为奴十二年》中那些关于坚守生命、自由、尊严和信念的决心和执著,让人无法回避。它在奋力地为爱与亲情、为回家而抗争,它让冰冷的现代人潸然泪下。世界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许多情节取材于这个故事,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会拉小提琴的自由黑人,被欺骗绑架贩卖为奴隶,他历经了十二年的非人生活,最终回到了家园。原来,在回家的漫漫长路上,无论时间,无论岁月,也无论地点,你、我、他都是一样的……

  编辑推荐

  本书虽然篇幅短小,其价值却不可低估,因为它推动并积极参与了一段伟大的历史,且看下文的梳理:

  所罗门·诺瑟普在华盛顿被奴隶贩子用计绑架,贩至路易斯安那州。

  诺瑟普获救返乡,随即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为奴十二载》。此书出版后一年之内即售出25000册,轰动一时,有力助推了废奴运动的声势。

  亚伯拉罕·林肯就职总统。自由州与蓄奴州之间矛盾进一步加剧,最终爆发南北战。

  南北战争结束。年底,旨在废除奴隶制的宪法第十三修正案获得批准,正式生效。

  联邦最高法院对“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作出一致裁决,判定“黑人白人不得同校”违反宪法。

  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对二十五万民众发表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正式结束美国长期存在的种族隔离与种族歧视政策。今年适逢《民权法案》五十周年纪念(1964——2014),此时推出本书,堪称是对这部伟大法律文献的一次特别的致敬。

  作者简介

  所罗门·诺瑟普(1808-1864),是一个天生自由的非洲裔美国人。1841年,他在纽约被人绑架,贩卖成为一名奴隶,直到1853年逃跑后,他成了一个废奴主义者,并写作出版了他的回忆录《为奴十二年》。这是他以自身经历为蓝本创造的自传体小说,一经上市便引起了美国社会的震动。在美国再版了数十次,这是首次在中国出版。

  一本小说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

  《为奴十二载》原著解读

  问:这部电影对原著改动大吗?

  答:电影比较忠实于原著,尤其是奴隶遭受鞭笞的几场戏完全保留。主人公的回忆本来就有很强的画面感,几个固定(超)长镜头的运用精准还原了原书的氛围。《纽约邮报》认为,这部电影残酷有力、痛彻心扉,忍痛撕裂了美国最可耻制度仅余的浪漫精神。与图书对奴隶制度的白描式呈现很吻合。但是主人公在几个情境下的微妙心理和某些情节衔接肯定要读书才能体会和理解,纯粹看电影可能会有些疑惑。

  问:原著《为奴十二载》与《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关系?

  答:电影《为奴十二载》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严格来说是一部个人回忆录。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美国,具有自由人身份的纽约州黑人居民所罗门·诺瑟普,即本书的作者,被两名白人设计诱骗至华盛顿,惨遭绑架,落入奴隶贩子之手,随后被运往盛行奴隶制度的路易斯安那州,卖至当地的种植园。诺瑟普在离家数千里的南方挣扎求生十二年,终于觅得良机,写信回家乡纽约州求援,最终幸运获救,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由于是亲历奴隶生涯者所著,本书具有特殊的文献价值,提供了关于奴隶制度真实面目极为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本书原著首版于1853年,取得了堪称轰动性的反响,与同时代另一部主题相似的杰作《汤姆叔叔的小屋》相呼应,深刻影响了此后日渐高涨的废奴运动。

  有历史学者曾戏言是《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出版掀起了美国南北战争,但小说的作者斯托夫人在本书首版时直言“《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人物与场景,可以确切地在这本书(《为奴十二载》)中找到原型……”这也是亲历者说的魅力所在,所有的研究资料和光影再现,都难以抵挡当事人的亲自述说。阅读这本小说,这种感受尤为明显。

  我为什么要写这部《为奴十二载》?

  我生来是个自由人,在一个自由的国度享受了三十年的自由。之后遭人绑架,被卖为奴隶,直到1859年1月才被幸运解救。也许大众对我这段为奴十二载的生活和命运会有兴趣了解。

  自恢复自由身以来,我发觉北方各州对奴隶问题的兴趣愈发浓厚。此类文学作品的流传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对奴隶制度的明暗两面极尽描绘之能事。在我看来,它们制造了一个饶富价值的话题,供人们讨论和评说。

  对于奴隶制度,我只能从我个人的亲身经历和了解的情况谈起。我的目标是如实陈述真相,重述我的人生故事,不隐瞒,不夸张。至于本书篇章是否放大了奴隶生活的悲惨严酷一面,则留待他人自行决定。

  追溯我的家史,我能确定的是我父亲这边的祖先曾在罗德岛为奴,他们属于一个名为诺瑟普的家族。诺瑟普家族中的一位成员搬到了纽约州,定居在伦斯勒县的胡西克。他带上了我的父亲明塔斯·诺瑟普,大约五十年前,这位绅士去世了,他在遗嘱中解放了我的父亲,赋予他自由之身。

  亨利·B.诺瑟普先生是一位出色的律师,上帝保佑,多亏了他,我现在能获得自由身,回到妻儿的身边。这位先生是我祖先所服侍的诺瑟普家族的亲戚。也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他一直对我重视有加。

  在获得自由之后,父亲搬到了纽约州埃塞克斯县的密涅瓦镇。我于1808年7月出生于此。父亲在密涅瓦镇待了多久,我并无十足把握。之后他从那里搬到了华盛顿县的格兰维尔,离一个叫斯莱堡的地方不远。父亲在老东家的一个亲戚克拉克·诺瑟普的农场做了几年工,之后便搬到了莫斯大街上的埃尔登农场,这个北边的农场距离珊蒂山镇有一段路。后来父亲从那里又搬到了罗塞尔·普莱特的农场,这个农场位于爱德华堡到雅佳镇的路上。他在这里一直待到1829年11月22日去世的那一天,身后留下了一位遗孀和两个孩子——长兄约瑟夫和我。长兄如今仍住在奥斯威戈县,靠近县治奥斯威戈市。母亲是在我被囚期间去世的。

  父亲尽管是奴隶出身,从事着我这个不幸的种族所承受的辛苦劳作,但他为人正直,勤勉努力。在世的许多仍记得他的人都能证明这一点。他一生从事着恬淡的农耕事业,从未谋求过仆役这项经常指派给非洲子民的工作。除了给我们兄弟俩提供优于普通水准的教育,他还通过自己的勤俭挣得了一份家产,足以让他获得选举权。他常常跟我们谈起他的早年生活。尽管总是以最温暖的善意充满感情地谈及蓄他为奴的家族,但他并不了解奴隶制度。种族的衰败让他时常沉浸在悲伤之中。他尽力向我们的头脑灌输道德情操,教我们将信任与信心放在无论贵贱都一视同仁的上帝手中。当我流落到千里之外的路易斯安那州那片令人作呕的地区,被一位毫无人性的主人打得遍体鳞伤,躺在奴隶小屋时,常常回想起父亲的劝导。当时的我一心求死,希望躺进父亲的棺材里,从施虐者的皮鞭下解脱出来。在珊蒂山的教会墓地里有块不起眼的石碑,上面刻着他长眠的地点。上帝将一片卑微之地指派给他,他走完了这段人生之路,尽心尽力地履行了他的职责。

  截止到这个时期,我主要跟随父亲在农场干活。闲暇时间则以书为伴或弹奏小提琴——小提琴是我年轻时最大的娱乐爱好,从那时起,它就是我获得安慰的来源。命运将我抛入痛苦之中,我用它来娱乐跟我同病相怜的人。当我陷入对命运的痛苦思索之中,小提琴掩饰了我内心的所思所想。

  1828年圣诞那天,我迎娶了安妮·汉普顿。她是个有色人种女孩,住在我们家附近。婚礼是在爱德华堡举行的,主婚人是镇长提摩西·艾迪先生。他仍是当地的一位知名人士。安妮在珊蒂山生活了很久,曾侍奉过老鹰酒馆的房东拜尔德先生。后来又跟随塞勒姆的亚历山大·普鲁德菲特牧师。多年以来,普鲁德菲特牧师主持着塞勒姆的长老会,他的学识和虔诚之心有口皆碑。安妮对这位好人的善良和劝导心存感激,念念不忘。安妮并不清楚自己确切的血统,她的血管里混杂着红白黑三支血统,很难确定哪一支占优势。这三支血统混杂在一起,赋予了她一副独特而迷人的面容。尽管同夸德隆人有些相似之处,但严格来说安妮并不属于这一支。我的母亲就是夸德隆人,这一点我刚才略过未提。

  摘自《为奴十二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刊登本文已获得出版方北京大学出版社麦田书坊授权。

【编辑:蒲希茜】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