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英雄之战》票房营销方式引争议 导演称误会太多

2014年03月25日 15:18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昨日上午,凤凰网对3月21日公映的《英雄之战》的营销手法推出详细调查报道。报道指出,片方透露该片预售火爆,在上映前已卖出450万张票(按平均票价35元计算,首周票房将超过1亿)的消息不实,而该片唯一出品方道和影业的前身是一家名为“中脉道和”的传销公司,其导演虞军豪即道和影业的法人,多位公司高层在片中客串演出。自己人处理所有购回的电影票,造成了部分影厅出现“空场”现象。

  电影局相关领导表示,正在了解《英雄之战》的营销模式,“目前来看这种形式是一种有待于继续研究的新型营销模式。”

  首映式仿佛传销现场

  3月16日,《英雄之战》在京举行首映礼。一般的普通电影首映式,到场的影迷最多不会超过几百人,即便像《金刚狼》去年在蓝色港湾举行的休·杰克曼的户外见面会,尽管围观的人很多,但是由于受制于场地的面积,加起来也就一千多人左右。但是《英雄之战》到场的观众居然达到了5000人,场面之大让很多媒体记者都吃惊不小,更有一些媒体记者表示,这样的场面很容易让人想起“传销”的画面。

  据片方随后公布的信息,《英雄之战》的预售票房有“450万人次”。按平均票价35元计算,电影还未上映,票房就超过了1亿,这样的票房成绩让不少业内人士惊叹。片方随后发布的消息更显示,截至3月19日上午,《英雄之战》首日20大城市预排片已高达45.71%,有的影城首日更排了38场,远远抛离同档期的《盗马记》和《白日焰火》。据中国历史票房统计,近年首日排片超过30%的电影,诸如《画皮2》、《泰囧》、《致青春》等,票房全部都在7亿以上,“这也让业内外人士对《英雄之战》的最终表现充满期待”。

  而事实上,等到3月21日上映时,《英雄之战》的最终排片量只有17%,还没有《白日焰火》的排片量高。而在票房上,《英雄之战》前三天的票房为3900万,而《白日焰火》的前三天票房为4200万。

  昨天的全国电影票房出现大回落,《英雄之战》昨天只有250万的票房。而《白日焰火》和《盗马记》的票房达到了600万和440万,在今天的排片上,前两部电影的排量分别为18%和17%左右,而《英雄之战》的排片下落到10%左右。

  这种事实上的落差引起外界很多的质疑:难道此前发布的虚假信息都是宣传的一部分,而这种虚假信息是否涉及违法违规炒作?

  有些场次出现空置

  凤凰网的调查显示,该片预购者全部来自片方,属于“自产自销”行为,报道还称出品公司把票买回来分发给他人,然后领票者发动亲朋好友看片。也有微博网友称,影院观众在观影买票时,收到影院的赠票,可以免费观看《英雄之战》。

  对此,不少影城的经理也表示了质疑,UME影城经理刘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并不知道对方是如何操作的。虽然影片包场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像《小时代》这种线上抢票活动,但一般来说数量、额度都比较小,基本上是一二百人的规模,《英雄之战》这么大规模的不多见。”

  而北京晚报记者此前采访紫光影城的业务经理陈京时,他透露,该影城公映前三天接到的《英雄之战》的预售票不到100张,“这个数字并不乐观”。

  《金陵晚报》记者昨天也联系上一家参与该片包场的南京影院,证实前期《英雄之战》片方的确与影院接触过。“他们表示如果影院能多排《英雄之战》的场次,片方每场都会买大约50张票用于做活动。这样能保证影院上座率。”不过后来这些用于做活动的场次最后都空置了,没有人来做活动,而主动来买《英雄之战》票的观众也极少,“所以从周日开始,我们给《英雄之战》的场次就非常少了,因为的确也没人看。”

  投资人兼导演称误会太多

  昨天,正在香港参加香港国际电影节的《英雄之战》投资人兼导演虞军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涉嫌传销”一说,“太可笑了,这里面误会太多了。”

  虞军豪强调,在影片上映的前一周,发行方曾和电影局的领导聊过《英雄之战》,其中包括“预售包场”的营销模式,现在的销售行为是被电影局允许的。虞军豪表示,剧组可能很快将举行发布会,澄清此事。

  对于《英雄之战》的营销模式,电影局市场处处长周宝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这样的营销方式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传销,也不能说钻了制度的空子,算是一种全新的影片营销模式”。

  电影局还给出数据,《英雄之战》的预售票房确实没有片方宣传的450万张那么多,而是100多万张,按照每张票35元的平均票价计算,大约3500多万元的票房,并非片方之前宣称的1.5亿。此外,有消息称影片发行方银润公司的老总徐林因此事被“带走”,对此周宝林处长澄清道,徐林只是被找去“了解情况”,对方也向总局详细介绍了《英雄之战》的发行模式。

  记者 王金跃

  快评

  巨额利润导致恶性营销

  如果你觉得目前的中国电影还像以往那样是一门赔钱的生意,那你就太OUT了。

  事实上,中国电影市场现在正处于全球最挣钱的巅峰,这一点,连好莱坞都望尘莫及。

  在欧美国家,电影是一门风险极大的行业,一般稍微理性的企业家都会远离电影这门生意。精明如英国维珍集团的老总理查德·布兰森,旗下的企业几乎涉及上百种行业,都不敢涉及电影这门生意。理由很简单:电影一旦没人买票,投资全部赔本。

  中国电影为何这么挣钱?原因真简单:成本极低,票房极高。在欧美,一部电影动辄1亿美金的成本,但票房能到3亿美金的每年不到10部,有些时候,一部电影亏损,一个电影公司几乎会破产。去年约翰尼·德普主演的《独行侠》让迪士尼公司亏得大吐血,赔了将近2亿美金。

  但在目前的中国,压根儿没有这样的事情。像《爸爸去哪儿》这样的电影,成本最多500万,票房居然达到了7亿人民币,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像王晶拍摄的《澳门风云》这样的贺岁片,以往在香港和东南亚地区,几乎能收回成本,但在内地收获了5亿的票房,利润之大可见一斑。中国电影成本极不透明。票房在宣传时往往会有意无意向“大片”靠拢,夸大成本数字。比如《金陵十三钗》号称5亿人民币的成本,但有人爆料,也就2亿多的成本。

  《英雄之战》此次“大放卫星”似的宣传,就是在这种电影巨额利润下的一种“极致”营销。其基础就是中国电影目前越来越依赖营销现象的一种延伸。

  不管是《致青春》对于微博营销的成功尝试,还是DMG将小罗伯特·唐尼请到中国的盛大作秀之旅。各种花样翻新的电影营销越来越对一部影片的最终票房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一点,即便像《白日焰火》这样获得柏林金熊奖的电影也不例外,最近一轮接一轮的宣传营销的确让影片的知名度大增。

  《美国队长》是漫威旗下最不挣钱的一部超级英雄电影。迪士尼现在也意识到了中国的市场号召力,昨天居然将三位主演全部请到北京做《美国队长2》宣传。看来,老外们还逐渐摸准了国人的喜好。

  《英雄之战》虽然有陆毅和何润东,但两人都不算大明星,在电影方面并没有什么号召力。像《英雄之战》这样的普通电影,要想在票房上出奇制胜,也只能在宣传上出奇招了。从目前来看,这种“人海”式的宣传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最起码,眼球吸引是够了。

  在目前对于电影宣传和营销并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那种“非寻常”的宣传方式,去年电影《杀戒》公映时,两位导演章家瑞和竹卿闹矛盾,两组人马在媒体前互相攻击。女导演竹卿一面向媒体诉苦,一边举着“章家瑞,你射我吧”的牌子博取眼球。这一幕,让很多人哭笑不得。

  但《杀戒》最后的票房惨淡,也证明,一味靠“搏出位”式的营销,有时候的效果可能并不让人满意。

  《英雄之战》这次的营销是不是涉及非常传销,需要法律部门的界定。但这类超出常规的宣传方式在大家识破后,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这一点,希望引起电影片方的重视。 王金跃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