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真人秀拍摄分娩过程 被指靠贩卖隐私博收视

2014年05月14日 14:43 来源:福州晚报 参与互动(0)

  阵痛、宫缩、剖腹、分娩,女人生孩子的过程被全程记录……近日,国内首档大型观察类真人秀《来吧孩子》一开播就引起广泛争议。尽管节目制作方打出了“传递爱的正能量”“为生命加油”等旗帜,但“展现血腥”“贩卖隐私”的质疑声不断。

  “产房真人秀”被指重口味

  从待产撕心裂肺的疼痛,到忍着疼痛屏住呼吸用力生产,再到见证新生命的诞生……在上海某医院中,64组固定摄像机分布在医院产房、手术室、走廊、护士站、休息区,全方位不间断地记录着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产妇和家属们迎接新生命的过程。

  这是一档在“母亲节”上档的真人秀节目。有别于《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经过大量环节设计的亲子节目,《来吧孩子》制片人易骅称,该节目更像是“生活流电视”——客观地观察一个生活截面,并从中呈现人物命运和人生哲理。“从头至尾无剧本,因为生活远比剧本更精彩,再好的编剧都写不出这么好的对白。”

  节目播出后,有观众表示节目的意义在于生动地记录了生命诞生的具体过程,揭示了生命的不易,唤起公众尊重母亲的伟大以及感悟生命的意义。然而,当准妈妈裸露出布满妊娠纹的肚子、剖腹产下刀划开肚皮、新生儿沾着血丝等画面呈现在屏幕上时,引起部分观众的不适感,直呼节目过于“重口味”。

  很多人质疑:表达母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为什么偏偏选择将分娩的过程搬上荧屏?

  为生命加油还是贩卖隐私?

  《来吧孩子》的产房真人秀并非首开先河。早在2006年,英国的电视荧屏上就曾出现一场长达24小时的剖腹产真人秀。节目播出后,被一些观众认为是英国有史以来最不雅观的电视节目。一些助产士和社会组织纷纷谴责节目制作公司,英国皇家助产士协会甚至上告英国电信局,要求对其提起诉讼。最终,节目中的孕妇主动出面向公众澄清事实,才避免制作公司陷入法律纠纷。

  理论上看,在与产妇及其家人达成协议的前提下,对分娩过程进行拍摄记录并无不妥,但是否将该过程放在公共电视平台上播出,却值得商榷。

  一份调查显示,在影视剧中长期并过度夸大分娩痛苦的影响下,82%的产妇对住院有心理负担,98%的产妇在分娩时有恐惧症。有专家表示,电视台作为公共传播平台,必须慎对这种社会情绪推波助澜。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教授胡立德认为,在传播的过程中,需要讲究技巧,特别是充分考虑观众接受的心理反应,并能够预测和处理播出后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尽管节目制作方表示,分娩是一个真实的无法修饰的过程,《来吧孩子》并非想要通过“惊心动魄”来迎合受众猎奇心理,但部分网友表示,生活的确远比剧本更精彩,但前提是生活不是过度消费的对象。

  真人秀博眼球并非百无禁忌

  事实上,“产房真人秀”的出现也是现行电视节目生态下的缩影。近些年,国内真人秀节目方兴未艾,已经成为强势的收视增长点。但随着海外各种成功模式或被引进或被借鉴,中国电视节目的自主创新能力再次显示出疲软。据不完全统计,继《爸爸去哪儿》成功开启“亲子模式”,2014年,已有数十档亲子类节目相继出现在荧屏上,导致中国电视节目再次陷入严重同质化。

  “电视真人秀需要百花齐放,但适当的‘博眼球’并不等于百无禁忌。”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常江认为,真人秀无论再怎么“真”,落脚点终究是“秀”,而有些题材是无论如何都不应该作为“秀”被呈现的。

  “节目创新值得鼓励,但《来吧孩子》这类真人秀节目毕竟不是公益科普宣传片,在追求真实的同时,到底该用什么拍摄手法、什么表现方式、表现到何种程度,都值得好好研究。”胡立德说。

  有业内人士认为,除了借鉴国外既有经验,比如确定低俗标准、分级分时段播放之外,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制作真正适合国人文化心理和审美趣味的真人秀,才是从行业竞争中突围的正途。(段菁菁)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