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舌尖2》导演:收益1亿传闻比实际缩小了3倍多

2014年05月14日 16:35 来源:合肥晚报 参与互动(0)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简称《舌尖2》)自开播以来,据称前三集在全国上星频道的所有节目当中已超越了同时段的电视剧、综艺节目成为收视率的第一名,但并不像第一季那样好评如潮。其引发的话题和争议比第一季多得多。

  质疑1:“子钰母女”被指造假

  上周五《家常》播出后,其中“子钰母女”的故事遭到许多网友吐槽。子钰妈妈为了女儿学琴,从河南来到上海当全职陪读。为了不影响女儿学习,她与女儿五年没有回过河南,没有与丈夫相见,连孩子的奶奶病重化疗都没有回去看一眼。这个故事播出后,不少网友纷纷吐槽导演三观不正,“怎么可以为了个人奋斗就舍弃亲情?”日前,《舌尖2》导演邓洁发长微博回应此事,称子钰母亲值得尊敬。但之后波澜再起,有微博网友爆料,学琴女孩子钰其实是邓洁夫妻经营的演出公司旗下艺人,还曝光了子钰的演出海报。同时,该网友还称,子钰的家庭根本不普通,一把中提琴就值40万元。

  该爆料引起轩然大波,许多网友表示:“难道这就是片中拉琴的镜头比菜多的原因?”《舌尖2》导演组也陷入信任危机,“导演们以公谋私?真的假的?”

  有记者致电《舌尖2》总导演陈晓卿,对方以正在开会为由拒绝采访。随后,导演组的何小姐回应了此事。“那条微博我们都看到了,全是假的。首先,邓洁导演和她丈夫根本没有公司;第二,我们和子钰之前也不认识,真的是辗转很久才找到的;第三,子钰的家庭就是普通的工薪家庭。”何小姐表示,频道里正在准备回应此事,会在合适的时机澄清谣言。至于会否再把子钰母女请出来,何小姐表示:“说实话我们很怕再打扰她们的生活。”

  针对传闻,昨天上午,《舌尖2》官方微博发出声明,如下:①舌尖所有主人公均与导演组无任何利益关系;②导演陈磊、邓洁为上海电视台在职员工,名下并无任何公司;③对少数网友针对主人公、导演的人身攻击及其他侵害,主创团队保留予以法律追究的权利。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爱护,同时希望朋友们谨慎分辨。

  质疑2: 《脚步》中镜头惹口水

  无独有偶,之前《舌尖2》第一集《脚步》中的采蜂蜜情节被质疑抄袭BBC纪录片《人类星球》片段。植物学博士顾有容在果壳网上发表一篇博文,从植物学角度证明《脚步》中的镜头是嫁接的,照搬了《人类星球》的故事架构。

  文章节选:

  早上看到有人在这个帖子里圈我,看了之后觉得有几个地方比较可疑,遂去看了一眼原片,然后发现了一个巨大的BUG。我本来对《舌尖2》这一段所谓的“致敬”就不敢苟同,但是之前没看过也不好发表意见,这一看之下……

  那藏族孩子一开始爬的是一棵树干挺直高大的针叶树,根据树冠的形状、分枝的特点,可以判定这是一棵松属的乔木,按林芝的物种分析,可能是高山松或者华山松。

  “三个小时以后,他到达了树冠,摆脱了藤条。”

  一堆很模糊的人与树干摩擦的镜头,然后他走上了一根粗大的横枝(其实很多人已经在质疑前面那针叶树怎会有这么粗壮的横枝了……)等等,怎么好像有奇怪的叶子闪过去了?

  导演很好心地给了这些叶子一个正面的镜头……松树叶子长成这样你是在逗我吗?嗯!实际上这是一棵壳斗科的高山栎。

  到这里就很清楚了,前后根本就是两种树。松树很高大,但是上面不太可能有蜜蜂能做窝的树洞;栎树倒是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树洞,但是高度一般不会超过10米,而且横枝的位置更低。视频里8’45处说“40米高没有任何保护”的时候,这孩子离地不会超过2米。

  对此,记者连线了《脚步》的导演、摄影李勇,对方表示自己正在写一篇回应的文章,会就一些细节向观众道歉。而总导演陈晓卿则回应,这不是抄袭而是致敬。“艺术都是相通的,我们有致敬的成分在里面。因为很多经典纪录片、知名导演都是我们自己喜欢的,应该说是致敬吧。”

  至于第三集《时节》讲述飞鱼的四个镜头照搬了BBC纪录片《生命》的素材。《时节》的导演胡博在受访时说:“这五个镜头都有BBC授权,无论在流程上还是法律上都不存在问题。”

  总导演陈晓卿对此回应道:“去年9月份去台湾买镜头,看到台湾电视台拍得都不理想。授权这种事在国际纪录片界非常常见,像《舌尖》《故宫》也授权给过外国电视台,然后谈一个价格。”

  另外,近日陈晓卿和分集导演们针对第二季“投资3000万,收益1亿”的说法也作出了回应,陈晓卿说:“投资夸大了三倍多,如果说收益是1个亿,那是缩小了三倍多。”而面对故事太多的争议,他称作为纪录片人“不记录下那些故事对不起自己良心”。据悉,目前《舌尖3》也已在筹备中。

  声音:探讨美食背后的人文

  谈及“舌尖”第二季和第一季的不同时,评论人李星文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第一季是放松的,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二季是刻意的,有明显雕琢感。第一季比较纯粹地聊美食,第二季想深入探讨美食背后的人文内涵、人与美食的关系。个人更喜欢第一季的单纯、随意和集中。第二季制作费增加,策划力量更强,野心更大。”他同时称第二季还只播了几集,不必急于下结论。

  李星文称纪录片拍法本来就有两种流派:“一种是专业流,谈美食就一直聚焦美食,谈武术就一直聚焦武术,另一种不管谈什么,要聚焦跟艺术有关的人。《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成功后,第二季就不再可能跟第一季一样集中谈美食,肯定会探讨美食背后的东西。吃货们觉得不过瘾,但是没必要抱着不可动摇的刚性期待,它既然变化了,我们就按照变化思路,看一下思路下拍摄的东西。你不能因为期望是甲,出来乙就进行批判。”

  谈及《舌尖上的中国》开始受到欧美关注的原因,李星文称民族特色的纪录片在国际上一直有稳定市场。“这跟贾樟柯他们拍的中国故事片里的艺术片一样,在欧美有市场。涉及中国人文、历史的纪录片,像《陈仓石鼓》《黄埔军校》这样文化含量高的,国外会比较看重,‘舌尖’也属于这类,而且涉及美食共通性更高。”他同时指出,中国纪录片如果有走向世界愿望,还是要多拍基于民族特色的东西,把这点做极致,“做普世价值的片子,不是中国故事片的强项”。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