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舌尖2》第6集北京出租车美食被换成香港大排档

2014年05月26日 10:15 来源:半岛晨报 参与互动(0)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以下简称《舌尖2》)第六集《秘境》上周五晚上播出。继承了前五集“舌尖”系列纪录片,《秘境》仍然以人带出人与食物息息相关的故事,观众可以看到大量隐匿在山野之间的美食,正如分集导演刘硕、费牖明所说,《秘境》关注的是“饮食的末梢地区”,“也就是那些受现代文明影响较小而得以保存食物原味的地方,恰恰有着最不可多得的美味。 ”

  构思 人为保护正在消失的美食

  导演刘硕介绍,《舌尖2》在构思《秘境》时,总导演陈晓卿就曾表示,这一集要向观众展现那些千百年流传下来,而又不为广大观众所熟悉的食物。片中从内蒙古达里诺尔湖的瓦氏雅罗鱼(当地人又称华子鱼)开始,涉及广西北海的沙蟹汁、内蒙古野韭花酱、新疆沙漠腹地的羊肚包肉、烤羊肉串以及宁夏贺兰山手抓羊肉、广东珠海石斑鱼和云南临沧鸡枞菌等各地美食。“我们这一集有9个故事,每个故事一个标签,像华子鱼的主题就是保护和收获,人和自然、食物永远是一个正三角形的关系。宁夏的贺兰山手抓羊肉,是人工复制的秘境,当环境发生危机的时候,人要保护环境,又要提取食物,如何在当中取得平衡是关键。而最后香港大排档的主题,就是在我们身边城市里的食物秘境。 ”

  说到香港大排档,导演费牖明表示,“我们的顾问蔡澜先生倡导一种本土、民族食物的延续,主张消失的东西应该得到保护,得到人为的延续。开始我们锁定北京出租车司机的深夜美食,我跟很多出租车司机聊,去他们聚餐的地点看。但后来我发现,这个行业变动很大,不像以前有固定的地点聚餐,美食本身也随着群体的流失,也不像很多年前那么地道。那我们要以平民阶层的美食视角去看待,北京的深夜食堂是一种流失,两者取其一,我们选择了香港大排档。 ”

  分集导演费牖明和刘硕共同拍摄制作《舌尖2》之《秘境》,两个人沿着国境线跑了十几个省市地区,在广西北海找到和恐龙同时期的沙蟹,“当地人用它制作沙蟹汁,就像我们有的海边城市喜欢吃鱼露一样,任何食物与之相拌都会是极鲜美的味道,这是别的调味汁所达不到的感觉。而内蒙古的野韭花酱为羊肉增添鲜香,后来逐渐转化成为涮羊肉中的韭菜花酱。”新疆的烤馕和烤羊肉串或许是《秘境》中观众最熟悉的食物,但它却有近2000年历史,“在1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上,就曾有吃馕的记载,它是沙漠极端地区的特殊美食,可以保存几个月都不会变质,也是当地人对食物的秘境智慧写照。 ”

  拍摄 打造《舌尖2》最高科技的一集

  在《秘境》中,观众可以通过窥镜拍摄法看到来自云南临沧的鸡枞菌,这种美食的秘境来自它的根部,导演刘硕介绍,“陈晓卿要求我们,说白蚁窝要拍摄出宫殿的效果。那如何能把3-5毫米的白蚁拍出这么逼真的效果?我们用了很多高科技设备,包括窥镜式拍摄。但最难的就是拍沙蟹,镜头里我们看到满沙滩都是沙蟹,但其实那是非常不常见的景象,沙蟹跑的速度极快,而且极其敏感,周围有一丝声响都会让它立刻躲进泥沙里。费牖明导演趴在泥沙里两个小时不敢动,等到周围没有任何响动的时候,沙蟹才逐渐从泥沙里爬出来,在我们的镜头周围活动。 ”《秘境》可以说是《舌尖2》使用高科技拍摄手法最多的一集,在内蒙古达里诺尔湖拍摄华子鱼回游的镜头时,节目组邀请央视最好的自然类摄影师协助拍摄,“当时台里的摄影师说,如果要拍到鸟吃鱼的镜头,至少要等一个月才能有满意的效果,但我们当时用了差不多一周就全部拍完了。 ”刘硕说。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刘硕和费牖明收获最多的就是关于秘境食物的保护,导演刘硕介绍,“像鸡枞菌是白蚁产出的孢子生成,这种美味非常稀少,当地人在带着我们去森林里挖鸡枞菌时特别强调,这种菌子不能深挖,如果挖深了,底下的白蚁窝就毁了,明年这里就不会再有鸡枞菌出现。这也就说明了我们人类与食物互相供养、保护的一种关系。 ”

  “舌尖”发酵

  “舌尖体”盛行

  有看完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大学生开始造句“舌尖体”说:“清华的早晨是忙碌的,无心顾及什么美味,往往见到人少的队伍便排在后面。一碗方便面或许是最快捷的,厨师顾虑到了方便面的营养偏少,便在烧面的时候,加入了青菜,点上一个剥好的鸡蛋。不下五分钟便吃完了,跨上自行车,沿着主干道,奔向教学楼,开始新一天的学习。”此文一出,立刻掀起学生和网友们“舌尖上的造句”热潮,比如,“瓜子,无疑是太阳和向日葵的爱情结晶,唇齿与手指的默契配合,让这温暖热情的果仁瞬间迸出又随即粉碎,只留下质朴的香气和空虚的果壳……”如果翻译成正常文体,就三个字:嗑瓜子!而另一段更加有趣,“厚重香浓的酱汁将土豆泥绵密寡淡的滋味驯化,青豆的清甜加上玉米的软糯滋润,这质朴的美味蕴藏着阿巴拉契亚山区人们对南方美食的依恋感触……”大白话就是“土豆泥”。(记者 梁巍)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