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娱评:明星晒娃可拉近与粉丝距离 完善个人形象

2014年05月26日 16:00 来源: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韩寒和女儿小野

  “娃是自家的好”,这句俗语适用于所有的父母,包括明星。以往带娃、晒娃的都是星妈,大家经常看到孙俪等明星妈妈晒出亲子照,打出亲情牌,靠好妈妈形象拉高公众对整个家庭的好感度,而星爸们长久以来都是躲在妈妈后面的“甩手掌柜”。不过,随着《爸爸去哪儿》、《人生第一次》、《爸爸回来了》的热播,亲子节目成为荧屏一大亮点,把人们的视野拉回到爸爸和儿女的亲子关系上。不管是为了节目宣传,还是赶上这股晒娃热,越来越多的星爸大方晒娃,坦露自己对娃的满满爱意,他们只是单纯晒吗?晒完后给明星家庭带来多大的附加值?怎样晒才能从众多萌娃中脱颖而出?

  从严防死守到大方晒

  普遍来说,中国式家庭关系是爸爸不太参与家庭方面互动,对明星爸爸来说,父亲的职责更多是赚钱养家、保护儿女不被曝光。直接表达对儿女的爱,甚至在电视上与儿女亲亲抱抱是颇难为情的事。一些“老派”的艺人更是如此,比如刘德华至今也只是给歌迷看了3秒手机里女儿的照片,给女儿打针还出动4名私人保镖护驾,以伞阵阻挡记者镜头;张学友两个女儿出入都戴口罩以防偷拍。

  然而,娱乐圈风潮日日变。自从《爸爸去哪儿》大热后,许多明星才惊觉,似乎晒一晒儿女,也没有那么可怕,反而成为明星拉近与粉丝距离的利器,提升慈父形象,利大于弊。

  记者采访专攻亲子教育的知名心理专家李雪,她表示:“普遍上,中国男人参与家庭的程度很低。这并不是因为生存压力,而是最基本的情感上的封闭,所以中国绝大多数家庭的结构,男人是回避型的,女人是索取型的。中国男人缺乏情感能力,而且合理化成我要做事业、我要去养家,觉得这就是对家庭的责任了。其实,家庭的核心是情感,但中国家庭教育中一个很现实又很严酷的问题是,大家都缺乏情感能力。”

  而如今许多明星爸爸开始晒娃,亲子节目大热,李雪认为是提倡家庭间亲密、社会正能量回归的表现,“晒娃是很自然的事,每一个人都渴望被关注、被看见,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就把这一部分拿出来让人看见。普通人在朋友圈晒,明星就会在电视上晒。而且,这也与通讯工具发达有关,一个爸爸秀了,也会引起其他人秀。我觉得这证明父亲更投入家庭生活,让爸爸这个角色变得越来越真实。亲子节目对家庭教育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从大方晒到利用一切机会晒

  不过,亲子互动节目一窝蜂登场,尝到第一波亲子节目甜头的星爸们,紧接着利用一切机会晒,已很难分清是父爱的自然流露,还是挖掘着“星二代”身上的商业可能性。

  因《爸爸去哪儿》走红的5位明星爸和儿女,广告、商业活动接不停,所有人主页的首屏都有一则微博广告。林志颖更是晒到极致,《爸爸去哪儿》之后,他参加电视节目总不离儿子Kimi,微博不仅仅是晒Kimi萌照,已进阶到Kimi做的手工玩具、画作、看的英文课本,还打广告宣传将以自己儿子名字命名的手机,被网友斥为“是有多缺钱”。

  韩寒2012年重开微博后许久,都像“僵尸号”一样存在,近半年才频繁起来,而且是他主动经营的,晒着女儿的萌照、写出女儿的段子、还引起“国民岳父”这个话题,网友关注她女儿的同时,也很难忽略他自编自导的首部电影《后会无期》的进度,这个预热从目前来看极为成功。

  贾乃亮在《爸爸回来了》遭遇吐槽声最多,但他越战越勇,力证自己一点点进步,微博表决心为女儿学做甜点,手机拍摄女儿小甜馨大跳“骑马舞”的片段,目前三家电视台都在播贾乃亮出演的《产科男医生》,如果是周四晚上,10点钟又会无缝连接播出《爸爸回来了》。

  爱晒的背后原来大有奥妙

  明星前仆后继“晒娃”,绝不只是为了捞金那么简单。明星需要“晒娃”来拉近与粉丝的距离,完善个人形象。网友最爱看亲子情浓的画面,当爹的与小孩亲密相处,会给个人形象大大加分。

  其次,增加明星的话题性和身价,例如韩寒的“国民岳父”名号现在还只看到有人模仿,没见到有人超越。而且,娱乐圈每天都要消耗无数话题,当情侣档、夫妻档都过时了,“星二代”们上演亲子档,就给娱乐圈注入了新鲜感与生命力。

  此外,“晒娃”也是明星父母为子女星途做铺垫的入门技能。再光鲜的明星一转身面对子女,也要承担无限的压力,恐怕自己无法给予子女更多。他们也和其他默默无闻的父母一样,需要动用手头最大的资源,为子女谋得一块安身立命之地。毫无疑问,他们的资源就是他们每日混迹的娱乐圈。现在,“星二代”的入行似乎有了一套有迹可循的模式:儿时明星父母带他们抛头露面,增加“星二代”们的娱乐价值;稍长大些便认定码头,拜师学艺;再大一些则靠父母人脉里的贵人提携铺路,待到自立脚跟,开创一番天地。

  信时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