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娱评:对抗好莱坞 叫板不如握手

2014年06月18日 10:07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一说起电影,“好莱坞”就是绕不过的词条。中国电影产业本身也是从好莱坞大片统治市场的时代一路走来,走到了国产片奋起直追、重夺市场领导地位的今天,面对“好莱坞”的心情可谓五味杂陈。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电影人的心态也在悄悄发生转变。2012年增加进口片份额的时候,中国电影人讨论的是如何对抗“好莱虎”的入侵;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上,电影人热议的话题是“用中国故事叫板好莱坞”。只不过有的电影人并不认同“叫板”的说法,例如《后会无期》的制片人方励、《泰囧》的导演徐峥、《一步之遥》的制片人马珂。在他们看来,对待好莱坞,握手比叫板是更合适的方法。

  叫板不如握手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出品人王海峰是“叫板”派的代表,他认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叫板”不应只限于中国本土。中国电影人应该拍出美国观众能够接受的中国题材电影,去攻占美国的电影市场。王海峰透露,他在跟美国电影公司沟通的过程中发现,说起《红楼梦》、《水浒》对方都不懂,却对《封神榜》、《山海经》这类的神怪故事感兴趣。“说明带有魔幻色彩的神怪题材就是好的突破口。”曾监制过《观音山》并且即将推出韩寒电影处女作《后会无期》的方励则完全不认同“叫板”的说法,他更喜欢“握手好莱坞”的概念。“其实没有人认为好莱坞是一个真正的敌人。大家都是做电影的同行,都是希望通过电影把我们的故事、生活,甚至历史留在这个世界上。我特别欢迎好莱坞进入中国,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同行一起做电影。”方励分析指出,好莱坞要想在中国长远地扎根发展,必须得和中国的伙伴合作拍摄中国电影,并为此做出改变。“这就像美国的麦当劳、肯德基来到中国也开始卖豆浆油条一样。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这么丰富的故事素材可以挖掘,我相信这也是未来好莱坞的目标。”和方励持类似观点的是姜文新片《一步之遥》的制片人马珂。他告诉记者,其实中国好故事和全世界的好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来自于生活的素材进行戏剧化的处理,变成一个高于生活,让大家能哭能乐的作品。”此外,中国电影人可以借鉴好莱坞电影工业百年发展累积下来的技术和经验,例如3D实拍技术。

  做自己更重要

  徐峥凭借导演处女作《泰囧》拿下超过12亿人民币的票房,被业界认为是“叫板”好莱坞的不二人选。然而,《泰囧》在海外的销售成绩并不理想,给很多对该片“走出去”抱有热望的人浇了一盆冷水。徐峥本人倒是一直保持着冷静的态度,他认为先别提“叫板”和“对抗”,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观众的最大愿望是看一部好看的电影,并不是说一定要看一部好莱坞电影。比如我作为一个观众,知道姜文导演的电影在上映,就一定会买票去看,是因为我知道他的电影是有品质保证的。先拍一部好的电影,这才是最重要的。”徐峥坦言,《泰囧》之后他也听到过很多“中国电影要走出去”的声音,他为此感到困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论调变得流行起来。在我看来,如果一部电影本身有符合西方观众价值观和观影体验的元素,自然就会走出去。而我们做电影的时候,面对这么大的市场、这么大的观影人群,是不是应该首先考虑满足中国观众的需求。”徐峥说,那种认为一部中国电影走出去就很成功的看法,其实是文化心理上一种自卑和弱势的表现。“我不走出去又怎样呢?我拍一部电影,中国观众很爱看,美国人不爱看,这不丢人。如果你真的想要拍一部走出去的电影,就先了解美国观众的口味、欧洲观众的观影习惯,再选题材、选演员开拍。至于我自己,不好意思,顾不过来,只能先照顾中国观众再说。”

  晨报上海特派记者

  杨莲洁

【编辑:蒲希茜】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