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男孩》上映5日票房达1.18亿 凭大数据逆袭

2014年07月16日 14:56 来源:青年时报 参与互动(0)

  自7月10日来,11部电影扎堆档期,为了票房,《大宅男》撤档,《我就是我》档期延后。而号称大数据时代电影产业和互联网联手定制的《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简称“老男孩”),上映5日累计票房达1.18亿元。

  截至昨晨,“老男孩”上映5日国内票房已达1.18亿元,表现不俗。作为大数据时代电影产业与互联网联手的首次尝试,该片创下票房佳绩,互联网的大数据管理自然功不可没。

  优酷影业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微电影《老男孩》粉丝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域构成,影片顶踩、评论及转发数据,甚至在影片播放过程中的拖曳指数,都是大数据统计分析的各个方面,从而获知粉丝喜欢和不喜欢的内容点,这一整套的数据从各个维度上指导着“老男孩”的创作。

  “老男孩”的成功少不了大数据的支持,在业内人士看来,大数据给影视产业带来的最直接的效用便是可以直接有效地圈定作品的受众。

  知名影评人夏虫认为,导演在创作的过程中并非闭门造车,也会去听取营销团队和观众的意见,这对于理解观众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很重要。但收集的过程却非常艰难,大数据显然让这样的过程简化,让导演明白观众更喜欢什么。

  好莱坞早在2006年就跨入了大数据时代,美国相对论传媒首席执行官瑞安·卡瓦洛夫当时将源于华尔街的一套算法带到电影界,掀起了一场“数据的革命”。

  但是卡瓦洛夫也曾制作了差评案例《电影43》,不仅被美国金酸莓奖评为“最差影片”、“最差导演”和“最差剧本”,更被许多电影评论员嘲笑为“恶心”“愚笨”和“可怕”。

  美国影评人、制片人杰拉尔德·皮尔里称,通过统计数据来认知现实世界从来都不可能完美,现实中存在的样本误差和偏差等种种“陷阱”不是单单依靠更大、更新、更快的数据就可以解决的,过于乐观和简单的理解都可能助长“大数据迷信”。

  时报综合消息

【编辑:上官云】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